烏克蘭和歐洲反對川普「讓步提議」 更難信任普丁「停火提議」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了具爭議性的「領土交換換和平」構想,建議烏克蘭割讓部分土地給俄羅斯作爲結束戰爭的條件。(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即將於阿拉斯加舉行高峰會之前,拋出了具爭議性的「領土交換換和平」構想,建議烏克蘭割讓部分土地給俄羅斯作爲結束戰爭的條件。川普稱,這可能對雙方「都有利」。然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迅速回應,強調烏克蘭憲法明確禁止任何割讓國土的行爲,並在視訊演說中表明:「烏克蘭人不會把自己的土地交給佔領者。」

英國、歐盟及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芬蘭等多國領袖隨即聲援烏克蘭,發佈聯合聲明重申國際邊界不可透過武力改變,並主張停火必須先於任何談判。

這與普丁提出的條件——烏克蘭放棄整個頓巴斯地區(盧甘斯克和頓內茨克)換取停火——形成鮮明對比。普丁拒絕歸還赫爾鬆與札波羅熱,並未承諾不再重啓戰爭。

截至目前,俄羅斯已控制烏克蘭約五分之一領土,包括盧甘斯克全境、頓內茨克大部分、赫爾鬆和札波羅熱大片地區,以及連接俄羅斯本土與被佔克里米亞的戰略陸橋。俄方的目標明顯不只是停火,更是鞏固佔領區,並爭取時間重整軍力。

至於普丁和川普的會面,阿拉斯加這個地點的選擇也引發爭議。阿拉斯加曾是俄羅斯帝國領土,後在1867年以720萬美元出售給美國。

西方分析家認爲,這樣的象徵背景加上川普的「領土交換」說法,可能被普丁利用,營造「邊界可重新劃分、土地可買賣」的印象。

▼川普拋出的建議,表面上像是想打破僵局的務實方案,但實際上,它挑戰的是二戰後維繫國際秩序的根本規則:用武力奪取的土地不能透過談判合法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拋出「領土換和平」 臺灣會不會也面臨同樣處境?

川普總統在與普丁見面前,拋出「領土換和平」的建議,表面上像是想打破僵局的務實方案,但實際上,它挑戰的是二戰後維繫國際秩序的根本規則:用武力奪取的土地不能透過談判合法化。

一旦世界最強大的民主國家領導人接受這種思路,等於向全球傳遞訊號——只要先佔領,未來就有機會透過談判獲得國際承認。這將鼓勵修正主義國家冒險行動,因爲風險與成本被大幅降低。

這種邏輯的危險不只在烏克蘭。任何依賴國際規則維持安全的小國都會受到衝擊,因爲它們原本可以依靠的多邊體系,會被大國之間的雙邊交易所取代,當事國的意願被擺到次要位置。今天是烏克蘭在談判桌外聽見自己的命運被討論,明天可能就是其他國家面對同樣處境。

川普對烏克蘭提出割讓領土的「建議」,不只是雙邊談判前的一句場面話,而是再次清楚反映出川普交易型外交的思維邏輯:只要能結束戰爭,不傷美國利益,其他國家的核心利益,都可以放到談判桌上交換。

這套邏輯,一旦套用到臺灣,任何有基本推理能力的人都會馬上意識到,風險在於臺灣是否也可能是可以被交換的?烏克蘭被要求的,不是全然失去國家主權,在川普眼中,這是務實的保住烏克蘭,同樣的邏輯,川普不會讓臺灣失去自主,但是是否也會提議要求臺灣讓步?

這樣的擔心,不能用一句「你是疑美論」就能輕鬆打發。看見現實,對現狀提出懷疑,不是不信任盟友,而是面對不確定性的第一步。只有先把風險想清楚,纔有機會找到對策。

今天,全世界都見證烏克蘭的命運很可能會被別人決定;如果國際社會默許這樣的模式,未來在其他情況下,包括臺海局勢在內,會不會也可能面臨同樣的處境?川普的提議,對全世界都是警告!

▼一旦世界最強大的民主國家領導人接受這種思路,等於向全球傳遞訊號——只要先佔領,未來就有機會透過談判獲得國際承認。(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