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版「韓式緩衝區」?華府推安全走廊 歐洲考慮派兵駐守
▲美國、烏克蘭、歐洲考慮仿效南北韓邊境的模式,在烏克蘭邊境設置緩衝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美國、歐洲、烏克蘭正推動在烏克蘭建立一條類似兩韓邊境的「緩衝區」,由國際與歐盟部隊駐守,並結合美國軍事、後勤及科技支援,以威懾俄羅斯入侵。此構想旨在提供烏克蘭實質安全保障,避免戰爭再次爆發,同時兼顧歐洲盟國軍事能力與俄羅斯的敏感神經,成爲川普、澤倫斯基與歐洲領導人近期談判焦點。
根據法國網媒Worldcrunch,這項安全走廊構想已納入美歐高層會談討論,核心焦點是以國際駐軍確保俄烏邊界穩定,類似韓半島(朝鮮半島)超過70年的武裝停戰模式。英國與法國已表達願派兵前往烏克蘭西部,但專家指出,若無美國直接或間接支援,此安排將難以具備可信度。
由於烏克蘭非北約成員,無法享有《北約條約》第五條的自動防護,美方提出多邊協議,透過彈性結構提供等同保障,減少對克里姆林宮的挑釁性。華府將提供軍事與後勤支援,包括戰略運輸、部署於烏克蘭境外的戰機及防空系統,同時開放關鍵科技資源。
美國公司 Palantir 的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系統則可整合衛星影像、無人機監控與情報報告,協助預測敵軍動向、優化補給鏈與即時部隊部署,也可能提供給歐洲部隊使用。
外交消息指出,若完全複製照抄南北韓模式,則需要在東歐建立數百公里的安全走廊,設置多國觀察哨與訂立交戰規則。然而,美國不打算設永久基地,而是希望採取混合模式,由歐洲部隊駐守地面,美國則提供技術支援。此方案可部分緩解俄羅斯對北約擴張的反對,也可減少地面人力需求。
不過,歐盟內部對此方案意見分歧。德國與義大利要求明確指揮鏈、任務範圍與時間表,避免無限期承諾。法國、英國與波羅的海國家則呼籲快速落實,強調缺乏可見威懾,協議可能脆弱。美國則採務實策略,提供有限直接承諾,但憑藉技術可大幅增強盟國效能。
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指出,保障將來自結合歐洲部隊、美國震懾及先進數位框架的多邊協議,而非北約或單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