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逆風 外資護航元太、儒鴻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資對電傳雙指標股看法
電子、傳產高價指標股法說會後,外資啓動將目光放遠的護航,元太(8069)因關稅使拉貨提前,下半年需求存變數,但摩根大通、大和資本、里昂證券等外資全都持續看多;紡織指標股儒鴻(1476)營運雖面臨多重逆風,摩根士丹利、野村證券依然不離不棄,維持高檔股價預期。
元太最近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更新營運近況,其第一季毛利率優預期,但淨利低於預期。研究機構指出,因爲受關稅影響提前拉貨,下半年恐旺季不旺;元太經營管理階層認爲,在關稅效應下,第二季或爲高峰、第三季持平,第四季目前尚難判定。
摩根大通此時送暖,看好元太第二季營收將季增25%~30%,且考量三大理由,下半年需求也還是相當健康:一、Walmart部署進度加快;二、歐洲電子貨架標籤(ESL)需求回升;三、補庫存動能回升。
摩根大通預料,元太2025年營收將年增24%,獲利則將成長逾5成。儘管近期消費性電子需求疑慮壓抑股價,不過,消費性電子業務今年仍有望實現雙位數年增,儘管面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元太經營管理階層表示,在消費性電子與ESL二大業務線上,均尚未見到砍單跡象。
外資估計,元太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突破一個股本、爲12.1元,較去年大幅成長56.1%,2026年成長性依舊高達5成,EPS上看18.18元。
儒鴻法說會後,法人歸納儒鴻面臨包括:訂單能見度低於正常水準、客戶要求分擔關稅壓力,加上第二季將產生匯兌損失等逆風,眼前營運壓力不小。
儒鴻目前訂單能見度約爲三個月(正常水準可達六個月),所幸,儒鴻經營管理階層預期,6月底前可能出現「追單」,並認爲,能見度縮短主要因客戶觀察關稅進展所致,而非終端需求疲弱。儒鴻第二季訂單表現良好,反映在庫存水位上,截至第一季底,成衣庫存年增21%、布料庫存年增17%,同時,自對等關稅政策公佈以來,未見到任何訂單取消或出貨延遲。
大摩指出,儒鴻對其產品創新與運動服飾的持續需求具信心,認爲可持續吸引品牌客戶,加上與客戶的穩固關係,有助於抵銷關稅衝擊,整體競爭優勢優於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