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隊的兩個機動總隊與陸軍集團軍非常相似,被譽爲編外集團軍
要是說到我國都有哪些陸地作戰力量,解放軍陸軍13個集團軍、新疆軍區、西藏軍區還有北京衛戍區以及相應的邊海防部隊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主力,此外海軍的陸戰隊、空軍的空降兵軍這兩支正軍級精銳部隊同樣是陸地戰的行家好手,同時大家也千萬別忘了還有數十萬的武警部隊一樣是承擔着防衛作戰職責。其中,武警部隊下轄的兩個正軍級武警機動總隊更是戰力強悍、實力出衆,是武警總部最主要的戰略機動力量和“殺手鐗”,被廣大軍迷譽爲“編外集團軍”。
實際上,無論是在力量結構、編制體制、戰訓特點還是使命任務、武器裝備等方面來說,武警部隊的兩個機動總隊與陸軍集團軍確實都是非常相似的,再加上二者頗具歷史淵源,所以種種因素都使得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武警第二機動總隊在我國的國防佈局和內部維穩、防衛作戰領域佔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那麼接下來,小聖就爲大家全面展開介紹一下兩個武警機動總體的概況和特點。
一、武警機動總隊同樣實行“軍—旅—營”體制,這點與陸軍集團軍是完全一樣的;衆所周知,在此前的軍改中,陸軍各集團軍全面完成了“師改旅”改革,原先的裝甲師、機步師及其他專業作戰力量被各式各樣的合成旅、炮兵旅、特戰旅、防空旅等作戰旅所取代,集團軍直接領導管理相應的旅級部隊,各旅級部隊再下轄相應的營級部隊。如此一來,陸軍集團軍的整體架構更加簡練、指揮層級更加扁平化,且機關編制大幅壓縮,這就爲打造“立體攻防、全域作戰”的現代化陸軍部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而在2018年以相應的武警機動師和武警交通部隊爲基礎新調整組建的兩個武警機動總隊,直接採用了陸軍集團軍的編制體制架構,即實行“軍—旅—營”三級體制,突出精幹高效,雖然在名稱叫法上是叫作“總隊—支隊—大隊”,但實質內容和部隊層級規格是一樣的。這樣設置的好處是,能夠使得兩個武警機動總隊和陸軍集團軍一樣實現全域駐防、快速機動,力量部署更加靈活、指揮管理更加高效,進而提高作戰效能、提高指揮效率。畢竟,兩個武警機動總隊可不是固定執勤、有固定轄區的武警內衛部隊,而是要求全域機動、全面過硬,並時常要跨區駐訓、快速投送,因此“軍—旅—營”體制顯然是更適合武警機動總隊。
二、武警機動總隊的力量結構、武器裝備與陸軍集團軍非常接近:大家都知道,陸軍13個集團軍是我軍執行重大戰役、承擔戰略性軍事行動的主要作戰單元之一,所以其內部各類力量構成非常全面、武器裝備精良,比如擁有若干個合成旅(可細分爲多種類型)以及相應的特戰旅、炮兵旅、防空旅、勤務支援旅、陸航旅、工程防化旅等多種旅級作戰力量,可以應對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勝任各種複雜的地面作戰任務。
而兩個武警機動總隊作爲武警部隊的主要戰略機動力量和“殺手鐗”,其承擔的軍事任務遠遠要比一般的武警內衛部隊要複雜要更重,諸如協助陸軍野戰部隊作戰、執行防衛作戰、處置大規模突發事件、反恐防暴等等任務那可都是武警機動總隊的重要使命。所以,兩個武警機動總隊的力量構成也很全面,且裝備精良,堪比輕裝版的陸軍集團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兩個武警機動總隊設有相應的機動支隊、特戰支隊、直升機支隊、交通支隊、工兵防化支隊,這些支隊的規格級別都是旅級,分別對應陸軍集團軍的合成旅、特戰旅、陸航旅、工程防化旅。
此外,在武器裝備方面,兩個武警機動總隊也和一般的武警內衛部隊有極大不同,反倒是和陸軍集團軍更接近,諸如空中裝備有直-20通用直升機、米-17運輸直升機、直-9輕型直升機、直-8/直-18運輸直升機,地面重型裝備則有各型輪式步戰車、防暴裝甲車、裝甲突擊車、車載速射炮、迫擊炮、榴彈發射器以及重型舟橋裝備、新型防化車等。其實,從這裡就能看出,兩個武警機動總隊是打硬仗用的,執行的複雜戰場環境下的高烈度高強度作戰任務。
三、武警機動總隊是全訓作戰單位,訓練要素向陸軍集團軍看齊:兩個武警機動總隊的主要前身即相應的武警機動師,原先就是陸軍的乙種野戰師,自轉隸武警部隊改建爲相應的武警機動師後依舊保持全訓狀態。而作爲武警機動師的主要傳承者和接班人,兩個武警機動總隊也是全訓作戰單位,從最基礎的步兵戰術訓練、野外偵察、野外攻堅戰鬥訓練到實戰化防化演練、野外/城市舟橋鋪設、火炮射擊訓練、工程搶險再到人機協同作戰訓練、步兵/裝甲車協同作戰訓練等科目,樣樣涉及,訓練要素幾乎是與陸軍集團軍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