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後的少數族羣:統一的渴望

公元304年,西晉王朝當時正處於八王之亂的尾聲。

這個時候,匈奴人劉淵高舉義旗,在山西建立了“漢”政權。同年氐族人李雄,在四川建立了“成”政權。

這兩件事標誌着五胡亂華拉開了序幕。

劉淵自稱是漢太祖劉邦的女兒和匈奴單于的後代,因此他有資格繼承漢王朝的衣鉢。這事兒很諷刺,畢竟當年漢武帝把匈奴打得載歌載舞,如今漢王朝卻需要匈奴人來複興了。

姑且不論劉淵的身份是否有假,反正劉淵這個人,在洛陽爲質十多年,早就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漢人。

而且比一般漢人更加懂得四書五經,是個不折不扣的飽學之士。

公元317年,正是劉淵建立的“漢”政權,滅掉了西晉王朝。自此,歷史進入到了東晉十六國的階段。

司馬家的旁枝琅琊王司馬睿,到南方建立了東晉王朝,把北方的大好河山留給了五胡割據政權。

劉淵的“漢”政權,傳到兒子劉聰時,達到了巔峰。

但也在劉聰死後,迅速跌入了谷底。劉聰死後,宰相靳準發動了叛亂,直接導致了“漢”政權的分裂。

劉淵的從子劉曜和劉淵的愛將石勒,幾乎同時起兵平叛。靳準之亂被平定以後,兩位猛男也正式將“漢”政權給瓜分了。

劉曜稱帝以後,將自己佔據的西半部分改名爲“趙”政權,因此該政權又被稱爲“漢趙”或者“前趙”。

石勒則將自己佔據的東半部分也改名爲“趙”政權,史稱“後趙”,兩家算是都跟“趙”槓上了。

雙方各自發展了一陣子以後,最終以後趙吞併前趙而告終。

不過後趙內部也出現了不少內亂,石勒去世以後,他的侄子石虎把石勒的後代都給滅了,等到石虎死後,他的兒子們也開始互相殘殺。

結果便宜了石虎的養孫冉閔。

公元350年,冉閔把石虎的後代都給解決了,建立了冉魏政權,取代了後趙。不過很可惜,當時北方的鮮卑慕容氏已經趁着後趙內亂崛起了。

而且氐族人苻洪,也在石虎死後,攻入了關中,他的兒子苻健在關中建立了“秦”政權,史稱“前秦”。

慕容儁建立的前燕,在公元352年,便滅掉了冉魏,自此入主中原。這個時候北方大致上又分成了兩大派系,西邊的前秦和東邊的前燕。

公元370年,前秦天王苻堅在丞相王猛的輔佐下,成功滅亡慕容氏的前燕,佔據了北方的大片江山。

這還不夠,他們還順便滅掉了割據涼州的前涼,佔據代地的代國,佔據隴南的前仇池國等,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大業。

此外,公元382年,苻堅派遣大將呂光遠征西域,再次將西域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範疇。這也是自打公元317年西晉滅亡後,中原王朝首次將西域納入自己的地盤。

可以說,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爲結束五胡亂華,打下了一個很不錯的基礎。

此後的割據政權,基本上都是以苻堅的成就作爲自己的目標。

前秦的基本面是很不錯的,只可惜王猛死後,天王苻堅急切地想要滅亡東晉,統一天下。豈不知他對北方的統治相當不穩定。結果在征討東晉的淝水之戰中一敗塗地,導致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北方,再次陷入了諸侯割據的地步。

前秦崩了以後,至少分裂成了以下幾個政權:苻丕苦苦支撐的前秦、姚萇建立的後秦、慕容垂建立的後燕、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呂光建立的後涼、慕容泓建立的西燕等。

北魏是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非常深遠的王朝,不過這個王朝的建立者,卻是鮮卑拓跋氏。前面提到的代國,就是北魏的前身。

代國被滅了以後,拓跋家族並沒有絕嗣。

苻堅是個非常仁慈的君主,他將拓跋家族的嫡系後裔拓跋珪,留在了代地,交給他們的族人撫養。

這爲後來拓跋珪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前面提到的前燕被滅了以後,前燕的皇子慕容垂,一直都想着恢復老祖宗的基業。因此,等到淝水之戰,前秦被東晉擊敗以後,慕容垂果斷回到河北地區,與丁零人合作,重新創業,建立了強大的後燕政權。

爲了控制北方的代地,慕容垂開始刻意支持拓跋珪。

在後燕的幫助下,拓跋珪順利地繼承了家業,而且打敗了周圍的一票鄰居,成爲了代地的雄主。而且他還恢復了代國的基業,並且改名爲“魏”,史稱北魏。

這個時候,拓跋珪忽然就不聽話了。

因爲他翅膀硬了,打算單飛了。慕容垂很生氣啊,連忙派兒子慕容寶前去征討北魏。結果慕容寶的8萬大軍,在參合陂之戰中,被拓跋珪殲滅4萬,坑殺4萬,基本全軍覆沒。

慕容垂得知消息以後,差點沒吐血。他當時已經70歲高齡,一輩子沒打過敗仗。爲了給兒子擦屁股,年邁的慕容垂只好再次披掛上陣。

只可惜,剛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慕容垂就病死了。

拓跋珪鬆了口氣,只要不跟慕容垂交手,後燕其他人在他面前都是渣渣。因此北魏很快攻入了後燕腹地。

後燕也因此分裂成了北燕和南燕。北魏入主中原的步伐,也逐漸加快了。

拓跋珪的兒子拓跋嗣繼位以後,從劉宋手裡奪取了青州、兗州、司州、豫州的大片土地,進一步加速了統一北方的步伐。

當然了,最牛的還得是拓跋嗣的兒子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繼位以後,先跑到北方,把柔然人狠狠揍了一頓。暫時消除北方的後顧之憂後,拓跋燾開始了自己統一北方的步伐。

當時的北方,還剩下胡夏、北魏、北燕、北涼等幾個政權。此前的西燕被後燕滅了,南燕、後秦被劉宋滅了,胡夏搶奪了後秦的地盤,後涼分裂成了南涼和北涼等。

拓跋燾在公元439年之前,先後攻滅了胡夏、北燕、北涼等政權,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工作。

自此五胡十六國的局面基本收場。

在五胡十六國割據北方期間,南方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晉王朝在桓玄之亂以後,劉裕順利平定叛亂,成爲了東晉的權臣。

此後劉裕開始西進和北伐。

公元410年,南燕多次襲擾東晉,劉裕不堪其擾,帶兵北伐,順利滅掉了南燕。

公元413年,劉裕起兵西征,成功滅掉了割據蜀地的譙蜀政權。

公元417年,劉裕再接再厲,帶兵北伐,順利滅亡關中的後秦,同時擊敗了前來支援的北魏大軍,威震天下。

可以說,劉裕當時已經佔據了天下的四分之三,就差一點點便能完成統一大業了。可惜這個時候他的後勤部長劉穆之在建康忽然病逝,劉裕只能匆忙趕回去改朝換代了。

劉裕離開北方以後,長安發生內亂,胡夏的統治者赫連勃勃看準時機,果斷攻入長安,奪取了後秦的舊地。劉裕這次北伐成果,也就被胡夏給摘了桃子。

公元420年,劉裕建立了劉宋王朝,自此開啓了南朝。

按道理來說,北魏拓跋燾統一北方以後,北魏統治北方100多年,算是徹底結束五胡亂華的局面了。

可南北朝對峙的局面依舊存在。

南方有劉宋、蕭齊、蕭樑、南陳等4個政權先後更迭。北方也有變化,北魏分裂成了西魏和東魏,西魏被北周取代,東魏被北齊取代。北周又滅了北齊,再次統一了北方。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作爲北周靜帝宇文闡名義上的外公,順利奪取了外孫的江山,建立了隋朝。

8年以後,也就是公元589年,隋文帝滅亡南陳,徹底結束了南北朝,完成了天下一統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