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股溼地重生 候鳥樂園再現
新北市水利局推動藤寮坑溝及大窠坑溪水環境營造,改善後可觀察到的生物達197種,包括紅冠水雞(見圖)、翠鳥等指標性物種。(新北市水利局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新北市五股溼地位於成蘆橋旁,曾一度乾涸,歷經新北市政府與荒野保護協會合力棲地營造,如今已重現生機。工程完工後,吸引池鷺、小水鴨與磯鷸等多種鳥類棲息覓食,成爲北臺灣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
新北市高灘處指出,五股溼地棲地營造自9月中旬開工,施工面積約1.6公頃,主要目的在於恢復原生溼地生態。藉由調整地勢高低差與水位深淺變化,形成可供不同水鳥活動的環境。短短數週內,現場已觀察到高蹺鴴、池鷺、小環頸鴴、小水鴨及翠鳥等迴歸覓食的身影,灘地上還可見鷺科鳥類停棲捕魚的畫面,象徵生態系逐步恢復健康循環。
根據2024年的調查資料,五股溼地園區內共記錄到81種鳥類、超過1萬隻次的出現紀錄,植物種類達688種。更令人振奮的是,去年首次出現黑面琵鷺覓食,顯示五股溼地已成北部地區重要的候鳥休憩點。
除了五股溼地外,水利局也推動「藤寮坑溝及大窠坑溪水環境營造」計劃,以天然石材與木料取代傳統混凝土護岸,創造深淺水域交錯的自然棲地。工程完工後,藤寮坑溝記錄到188種生物,大窠坑溪更高達197種,包括紅冠水雞、黃綠澤蟹等指標性物種,也證明新北市治水工程已從防洪走向「與自然共存」的新階段。
市府鼓勵民衆假日可攜家人走入溼地步道,體驗大自然律動,也提醒遊客應保持安靜、不餵食、不驚擾,以行動守護難得的自然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