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於衷的孩子,無可奈何的媽

01

農村現在進入摘花生的時節,婆婆把花生從地裡拔起來,用小推車拉回家,我們娘仨負責摘花生。

第一天,沒摘過花生的孩子們對此感覺很新鮮,非常好奇怎麼摘花生。

我只說了一句摘花生,她們積極地幹活去了。

第二天,孩子們有點兒不情願,不想摘了。

我跟她們講,你們不幫忙摘花生的話,我沒時間寫作,賬號更新不了。

孩子們倒是配合,摘了花生。

第三天,孩子們不樂意幹了。

我利誘她們,今天幫忙摘花生,請你們吃冰棒。

第四天,說好的摘完花生買冰棒吃,幹了一會兒,老二跑回去休息,玩手機去了。

等了好一會兒沒見她出來,我去房間喊她。

她在牀上躺着,本來已經起身了,準備坐起來,我一時嘴快,說,你現在出去摘花生,一塊錢的冰棒繼續兌現。不出去的話,只給5毛錢。

老二想都沒想,平靜地說了一句,那我用自己的錢買。

然後,又若無其事地躺到牀上看手機去了。

任我好說歹說,她都無動於衷。氣得我牙癢癢,可又拿她沒辦法,奈何不了她,人家軟硬不吃。

有私房錢,了不起啊,不幹就不幹,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哼!

先說1塊錢的冰棒,在農村待着,1塊錢的冰棒對孩子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一是購物不方便,家裡沒零食吃。水果不常有,只能三餐正常地吃飯。

二是村口的小商店,只有1塊錢的冰棒、小零食賣。想買別的,也買不了。

別小看這1塊錢,在村口的小商店裡選擇還不少。可以買一袋鍋巴,或是2包辣條,不同口味的冰棒可以選。

沒有別的選項,退而求其次也還行,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02

再來說私房錢,據老二自己說,她手上有好幾百的私房錢,都是她自己慢慢攢下來的。

具體數字,我沒過問,也不關心。那是她自己的錢,她想怎麼花,是她的事情。

她平時想要什麼東西,我又不肯給她買的話,她就花自己的錢買。比如,盲盒、一些可可愛愛的小玩意等。

這些錢的主要來源,有的是她期末考試考得好的獎勵,有的是我平時給的零花錢,有的是她爺爺奶奶,外婆給的錢,50,100塊錢的,她就自己收着。

再多的話,錢就要交給我保管了。

像每年的壓歲錢,只給100塊錢的零花錢給她,剩餘的由我保管。單獨給她弄個賬戶存起來,賺取收益。

這都是提前跟孩子說過,商量好了的,是在她同意和願意的前提下進行的。

一個小雪球,慢慢地,越滾越大。

時間的複利挺驚人的,現在也算是一筆小錢了。

對孩子有零花錢這事兒,我是持支持態度的。

手上有錢,纔會對錢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和認知。如何花錢,如何規劃錢,如何讓錢生錢,都是需要學習,不斷練習的。

小時候練過手,長大了纔不會在面對錢時,有對抗的念頭,手忙腳亂,無所適從。

想要有錢,又不敢有錢,非常矛盾。

03

我在十幾、二十多歲時,聽到過一句話,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

這句話對我的影響蠻大的,不誇張地說,影響了我對賺錢的態度。我想做一個好女孩,不想做一個壞女人。

我也不太喜歡那些有錢的女人,感覺她們的錢來路不正,女人怎麼可能賺到很多錢呢?女人不就應該相夫教子嘛。

這種認知,讓我帶着偏見去看待同爲同性的女人,而不是欣賞的眼光。我看不到有錢、優秀女人的膽識、魄力、格局,只看到了我想看到的東西,非常狹隘。

當我有了這個覺察後,跟孩子們聊起這個感受,我家老二說,那我還是做個壞女人吧。

哈哈,這句話深深地取悅了我。

我的孩子身上,沒有那麼多的限制性信念,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她可以自由地肆意生長,可以在法律、道德允許的範圍內,隨心所欲,隨心而動,真好。

錢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在面對不喜歡,或是不想做的事情時,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不用委屈求全,看在錢的份上,忍着。

我家老二爲什麼能如此乾脆地拒絕我拋出的橄欖枝?不就是因爲她手上有錢嘛。你不給我買,我自己給自己買,這個錢,我出得起。

手上有錢,在面對誘惑時,可以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選擇。而不是被各種誘惑迷花眼,做出讓自己在未來後悔的事情。

04

再就是,作爲父母要坦然地面對孩子,對自己說不。這代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自我的主體性很強。

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兒,不會有太多的內耗和糾結。

太聽父母話的孩子,在家聽父母的,等他自己獨立生活後,聽誰的呢?就像是一個大腦裡面,沒有指揮系統,沒有人給他下指令,他該何去何從?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去做什麼,跟驢子拉磨一樣,抽一下動一下。

我不覺得孩子對我說不,是一件壞事,是不聽話,是青春叛逆期難搞的表現。

有時候,我反而很欣賞孩子有敢於說不的勇氣,敢於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多難能可貴呀。

這是一種不需要鍛鍊的本能,而我,是在花了很多時間,走了很多彎路,學了很多相關知識後,才學會了這件事。

孩子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內心充盈,不用在無所謂的,芝麻粒大小的事情上消耗自己,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左右搖擺、糾結。

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這難道不是比說不這件事本身更大的收穫嗎?

上學時,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從娃娃抓起。

從娃娃抓起,意味着很多事情,個人行爲、習慣、心態、財富觀念等,從小就要開始灌輸,養成。不是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再來抱怨,孩子這不行,那不好,沒有長成自己期待中的樣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想要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從小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引導,而不是等孩子大了再來糾正,這樣的成本太高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