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光伏龍頭一季度虧損超80億元,行業冬天難言結束
在熱火朝天的搶裝潮映襯下,光伏產業仍在艱難前行,幾乎全線虧損。五大行業龍頭交出的一季報顯示,合計虧損額超過80億元。
組件出貨最大的晶科能源(688223.SH)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8.43億元,同比下滑40.03%;淨虧損近13.90億元,較去年第四季度虧損面擴大,而上年同期,其歸母淨利潤爲11.76億元。
晶科能源解釋稱,一季度行業主產業鏈價格整體處於低位,疊加海外貿易政策變化擾動需求,行業一體化各環節利潤水平承壓。公司作爲全球市場佈局的一體化企業,在保證長期客戶履約的前提下,組件交付均價和盈利水平同比呈下降趨勢。一季度總出貨量爲19130MW,其中組件出貨量爲17504MW,硅片和電池片出貨量爲1626MW,總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2.68%。在平衡出貨規模與盈利的前提下,公司第二季度預計組件出貨量爲20-25GW。
隆基綠能(601012.SH)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36.52億元,同比降低22.75%;淨虧損14.36億元,同比、環比均實現減虧。該公司在4月30日舉行的業績會上表示,雖然3月份光伏產品價格有所回升,但整個季度價格仍低於生產成本,企業盈利繼續承壓。報告期內,硅片出貨量爲23.46GW,電池組件出貨量爲16.93GW,其中BC組件出貨量4.32GW。
在四大組件龍頭中,晶澳科技(002459.SZ)一季度虧得最多:淨虧損16.38億元,但已較去年四季度的淨虧損41.72億元大幅好轉。一季度,該公司的電池組件出貨量爲15.65GW(含自用 33MW),其中組件海外出貨量佔比約45%。
同期,天合光能(688599.SH)的淨虧損達13.2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盈轉虧,但已較去年第四季度減虧超12億元。該公司高管在4月30日的業績會上介紹今年整體銷售策略時稱,目標在各主要市場都保持頭部位置,但不刻意追求市佔率絕對領先,在量和盈虧之間做好平衡,並在利潤相對好的市場,如歐洲、澳洲等區域保持更大的市佔率,計劃全年實現70-75GW的出貨目標。
作爲多晶硅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自進入組件環節以來出貨量排名快速上升,在2024年取代“萬年老五”阿特斯,成爲全球組件出貨第五的光伏公司。但組件價格的大幅下跌,也令通威業績承壓。
一季度,通威股份淨虧損25.93億元。雖環比減虧,但這是通威有史以來最差的一季報,也是其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虧損。
2024年,光伏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全行業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內卷外堵”的挑戰延續至今。今年以來,雖受到搶裝潮的短期提振,但行業冬天依然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對於今年的行業回暖節奏表態謹慎。
他在4月30日的業績會上稱,去年一季度,組件交付價格尚在1元每瓦。今年一季度,價格下跌至0.7元。“去年全行業組件平均價格約爲0.85元每瓦,如果按照今年一季度的這個價格繼續運行下去,600GW產能對應今年全行業將較去年減收900億元,虧損幅度比去年更大。按照一季度和目前的情況來說,行業環境會不會變化,我覺得很難說。當然每家企業所處的環節和狀態不一樣,在此情形下經營狀況不盡相同。”
對於隆基自身,鍾寶申認爲扭虧節點與行業形勢關係很大,希望三季度能大致實現盈虧平衡或扭虧。
談及新增裝機預期,鍾寶申認爲2025年很可能是沒有增量的一年,也即國內光伏需求將與2024年持平或略增。隨着電力系統對新能源消納能力的進一步提升,2026年需求將重回增長軌道。
美國商務部日前對原產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組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作出肯定性終裁。根據裁定,上述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稅率範圍在0%-271.28%,反補貼稅率範圍在14.64%-3403.96%,不同產地和生產商面臨的稅率差異極大。多位光伏行業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這意味着中國企業經由東南亞向美國出口光伏產品的通道近乎徹底關閉。
天合光能判斷,今年全球市場需求預計還會保持一定的增幅,新興市場預計增速較快,中東非預計有30%以上的增速,亞太預計也有兩位數的增速,中國預計也有正的增速,美國主要受稅率影響,還有待觀望。
該公司稱,美國市場今年受美國政府關稅影響,存在經營上的不確定性。目前看雙反稅率普遍較高,對等關稅也帶來不確定性。一方面,將更緊密地追蹤美國政策變化,靈活調整出貨量。另一方面,公司在印尼的TOPCon電池組件工廠(目前年產能1GW)不受東南亞四國雙反的影響,在近期新增對等稅率中印尼的稅率目前看也相對較低,所以儘管美國市場面臨不確定性,印尼工廠具備確定性的相對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