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汽配公司工作多年,明白國產車怎麼防鏽的,別怪俄羅斯人不滿

最近俄羅斯那邊傳來消息,他們認定中國有三個品牌的卡車存在嚴重隱患,並不允許他們上路。但發佈消息的俄工貿部部長卻沒有說這三個品牌到底是哪三個品牌,也算是給這些品牌留了個面子。

自從俄羅斯陷入戰火以來,大量中國汽車企業進駐俄羅斯,其中中國卡車在俄羅斯佔據了銷售商總數的74%,而且賣的極爲火爆,排名前五的全部是中國卡車品牌。

俄羅斯那邊發現,中國卡車品牌有三大問題,第一是剎不住車。第二是電氣設備容易出問題。第三是耐腐蝕性不行。

這事挺尷尬的,尤其是剎不住車的問題,可是直接和安全有關。而電氣設備問題,主要是因爲中國的電器配件不適應俄羅斯嚴寒氣候導致。

至於說耐腐蝕性表現不佳問題,因爲我在汽配公司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太明白國內標準是怎麼回事。以目前我們的標準,確實不能符合俄羅斯的需求。

配件生產完畢後肯定要進行塗漆防鏽,我們的國內標準大約是40微米到80微米,應付國內的環境影響不大。但俄羅斯是經常撒鹽或者撒融雪劑的,那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我們的標準是和國際通用標準是差不多的,比如在iso12944中規定底漆應該達到40~60μm,中間漆如果需要額外的防腐蝕保護的話,應該爲40~80μm,面漆的厚度應該是30~50μm。

但這是針對普通情況,而不是針對俄羅斯。在俄羅斯天寒地凍的環境中就要有更高的噴塗,厚度至少要達到120μm才行。

而噴塗多少厚度,只是電腦上的一個小小數字調整而已。現在很多都是自動化的生產,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我們完全做得到,但如果提高了厚度就會提高成本。

這就是我們一直非常討厭內卷的原因,我們想要的內卷是如何提高質量,而不是如何降低價格。打價格戰是沒有出路的。只會讓質量越來越差。

主機廠給我們的價格就這些,多增加一點,我們就要賠錢。他們再把這些僅僅符合國內標準的卡車湊合着賣到俄羅斯,人家那邊不反對纔怪。

再說一遍,打價格戰沒有出路。這次被人家俄羅斯爆出這樣的事情,就是打價格戰打的太狠的一個典型案例。難怪國家一直髮文表示不要內卷,國家佔的層面比我們高,早就看出了價格戰的危害。

還有,對我們這些還有點良心的企業來說,產品真就像自己的孩子,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去之後光鮮亮麗,能能活個大歲數呢。可現在沒辦法。人家就只給這麼點糧食,就只能餓到瘦了吧唧的領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