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擬助美設園區 專家曝2大產業落腳地:臺經濟保1將很辛苦

臺將助美設科學園區,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估,五年內臺廠赴美投資達2000億美元,削弱我國出口、投資,未來經濟成長要保1將會很辛苦。(資料照/洪凱音臺北傳真)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專訪透露,美方將與臺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知情人士指出,我方可能以類科學園區模式赴美投資;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指出,目前看來,只有兩大產業赴美投資、且能形成臺灣科學園區,一是AI先進製程晶片,目前以臺積電爲首、設於亞利桑那州,二是AI伺服器,最有機會在美國德州(美墨邊界)形成園區,加計臺積電1650億美元后,初估五年內、兩大科學園區臺廠總投資金額達2000億美元以上。

當護國神山羣加速赴美投資,陳子昂警示,會削弱我國出口、投資動能,也會衝擊我國外匯、就業、消費等實力,對經濟成長表現的影響不可言喻;今年美國對等關稅議題,廠商拉貨效益、AI需求強勁,我國維持全年經濟成長率4%以上表現;陳子昂憂心,工具機、石化等傳產短期看不到曙光,臺灣未來經濟恐陷入低成長,不論保1或保2,陳子昂說,「都將保得很辛苦」。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爲,美國本來就對臺灣科學園區有興趣,現在有一雙「看得見的手」、即美國總統川普主導推動,只要提供土地、水、電等資源,形成速度會遠比臺灣當年來得快。

知情人士表示,盧特尼克負責處理232條款談判,他所說的重大協議,可能指臺美對等關稅和232條款一起談,哪些產業因應232條款有能力且必須赴美投資?陳子昂進一步指出,赴美投資要有三條件,第一,以美國爲出口市場,如AI伺服器7成以上出口到美國;其次,營收金額要夠大,纔有實力赴美投資,第三,毛利要夠高,若電子組裝產品毛利僅4%,低毛利根本無力負擔美高額的人力成本。

陳子昂也平心而論,不論藍或綠執政,臺灣都面臨缺水、缺電、缺土地的窘境,尤其是缺電,更是用電量大的半導體、科技業繼續投資臺灣的致命傷,臺灣缺乏天然資源也是事實,若三缺不解決,即使沒有對等關稅、232條款等問題,這些產業仍可能選擇外移分散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