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有自己母親節的花

明 沈周 《椿萱圖》(局部) 元 劉善守《萱蝶圖》(局部)

萱草,就是黃花菜,也是忘憂草。它當然不只是黃花菜和忘憂草……古人寫下“萱”的時候,很多時候,心裡想的是母親。

是的,“萱”可以含蓄地代指“母親”。唐人孟郊有:“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元人王冕亦說:“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爲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古時,主婦們多在北堂起居。北堂潮溼,喜歡潮溼的萱草(又名忘憂草)在這裡長得很好。“北堂”和“萱草”,在遊子的筆下,漸漸有了“母親”的氣息。

在這種情緒的促動下,後來的遊子們遠行之前,常會在北堂種下更多的萱草。久而久之,“北堂”“萱草”“母親”漸漸融爲“萱堂”“萱室”“萱辰”“萱壽”,直到清代,人們仍然以萱草來象徵慈母,亦以萱草來表達對母親含蓄的情感。

這一把古人的“萱”,送與你——在康乃馨之外,多識一種花草,也知道,我們中國人,有自己母親節的花。

今天這個冷知識,只是相對“有用”而已。更有用的是什麼,你懂的。

文並供圖/任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