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歡迎全球科學家來這裡交流”
科技日報記者 都芃
“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是1975年,對比過去,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是多了很多高樓大廈,人們的精神面貌等許多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7月13日開幕的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著名實驗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談起了他多次來到中國後留下的印象。
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由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於2023年發起設立,主題爲“聚焦基礎科學,引領人類未來”,已成功舉辦兩屆。
開幕式上,丘成桐表示,近年來,數學、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基礎科學領域,持續取得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自然與宇宙本質的理解。一系列前沿突破,共同勾勒出當代基礎科學不斷開拓未知疆域的宏偉畫卷,一個由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共同驅動的時代或將到來。他希望通過本次大會,搭建開放、包容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海內外科學界深層次對話與協作。
“我們和全球學術界保持着密切往來。”丘成桐表示,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的大門永遠是開放的,“我們永遠歡迎全球科學家來這裡交流。”他相信,開放、活躍的學術交流將推動科學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本屆大會向丁肇中、朱棣文、戴維·格羅斯、羅伯特·塔揚、森重文、喬治·盧斯蒂格6位科學家頒發了大會最高榮譽——2025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
“參加這個大會改變了我原來的許多看法,特別是親眼看到這裡發生的一些變化。我感到中國政府特別是北京市政府對於基礎科學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重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學家森重文在獲獎後感慨,過去20年裡,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推動基礎科學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感到十分欽佩。
在積極推動學術交流的同時,大會還格外重視激發青少年的科學熱情,精心策劃了多層次、多維度的特色活動。
本屆大會上,每位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都收到了中國中學生爲他們畫的肖像畫。談及策劃這一活動的初衷,丘成桐說:“要畫好這樣一幅肖像畫,學生們需要花時間深入瞭解這些學者,尤其是瞭解他們背後的學術故事和貢獻。”他相信,在這一過程中,青少年可以建立起對於科學研究的初步認識,並且通過和著名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激發他們崇尚科學的熱情。
收到肖像畫的戴維·格羅斯高興地說:“我能感受到青少年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這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科學發展都至關重要,希望這種興趣不會被AI取代。”他笑着說。
在接下來的兩週時間裡,大會將舉辦500餘場學術會議,近千名海內外優秀學者、青年學子將共聚懷柔科學城,分享各領域最新突破性成果,推動多學科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