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職業本科畢業了   林銘鈺:四年磨一劍,用技能叩開職場大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作爲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我深感榮幸和自豪。職業本科教育爲我提供了一條獨特的成長和發展道路,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完美結合,在職業領域中快速成長。” 這是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畢業生林銘鈺的畢業感言。

林銘鈺是該校機械工程學院智能製造工程技術212班的學生,也是該校第一屆職業本科畢業生。從校園走向職場,短短四年時間,他開啓了一段不平凡的成才之路。

林銘鈺的職業本科之路源於自己內心的選擇。4年前,高考的硝煙散去,林銘鈺卻陷入了志願填報的迷茫。“傳統本科院校的專業與我的興趣相距甚遠,而專科院校又無法滿足我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期待。”他回憶道。就在這時,職業本科教育進入了他的視野。

作爲職業本科教育的先行者,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以其獨特的辦學理念和專業設置深深吸引了他。“我瞭解到,職業本科教育通過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的專業設置,注重實踐教學,培養的是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這與我渴望掌握紮實專業技能、快速適應職場的想法不謀而合。”林銘鈺說。

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智能製造工程技術專業,並被成功錄取。

初入校園,林銘鈺便感受到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獨特的校園文化。“學校的課程設置極具特色,不僅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更有大量的實踐課程和項目實訓。”林銘鈺說。在課堂上,老師們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生動形象地講解專業知識,讓他能輕鬆理解並掌握。實訓車間裡,有機會親手操作各種先進的設備,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從方案設計、零件加工到設備組裝調試,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親力親爲。”在實訓中,老師經常要學生設計方案,親自動手,合作完成。林銘鈺記得,在一次數控加工實訓中,小組要設計並製作一個小型手動軋花機模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在老師的指導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通過不斷地嘗試、改進,最終成功完成了項目。

“這次實訓不僅讓我掌握了專業技能,更培養了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林銘鈺說。這樣的學習場景,貫穿他們職業本科教育的全過程。

隨着學習的深入,林銘鈺對職業本科教育的優勢有了更深刻地體會。學校與衆多企業所建立的緊密合作關係,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實習和實踐機會,大大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學以致用的能力。大三期間,林銘鈺就有幸進入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實習。

“在實習期間,我不僅能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也從企業師傅那裡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方法。”林銘鈺說。這次實習經歷讓他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規劃,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當初選擇職業本科教育的正確性。

大四時,在學校專業的就業指導和推薦下,林銘鈺仍然選擇了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憑藉在校期間積累的紮實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我順利獲得了在NIS裝置擔任包裝物流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包裝操作員的工作機會,十分難得。”他說。

初到廣東,陌生的環境和工作內容給林銘鈺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他能夠迅速調整心態,積極學習公司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虛心向同事請教。“在工作期間,我認真負責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林銘鈺說。他的努力同樣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實習期結束後,便順利與公司正式簽約,成爲巴斯夫的一名正式員工。

如今,林銘鈺已經對自己的工作職責掌握了不少,職業本科教育賦予他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讓他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勝任工作任務。“與同期進入公司的其他高校畢業生相比,我在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林銘鈺深知,這一切都得益於職業本科教育的培養,得益於在大學四年的學習和鍛鍊。林銘鈺相信,隨着職業本科教育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這條道路,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職業本科高校中走出,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鏈接: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2025屆職業本科畢業生共2206人,其中四年制本科697人,專升本畢業生1509人。畢業生分佈在石油化學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國際商務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等6個學院。主要就業去向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企開採、煉化、銷售板塊及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知名外企專業相關崗位。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張旭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