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畢業了!第一社福40名早療幼兒 啟航人生新頁
狗醫生陪着接受早療的孩子一起領畢業證書。圖/第一社福基金會提供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今舉辦畢業典禮,慶賀40位早療幼兒畢業生將振翅高飛,分別進入幼兒園、小學,展開新的人生旅程。
第一兒童今年畢業生致詞代表之一的小睿,是和姐姐一起出生的龍鳳胎,但成長過程中發展始終跟不上姐姐的速度,經過諮詢評估,確定小睿是自閉患者。4歲的時候小睿來到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接受早療,受限於天生能力,他的口語並不好,只能仿說或發出單個字的音,在陌生環境只能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焦慮不安,在和教保員建立信任關係後,小睿才停止哭泣,每天開心來上課。
爲了讓小睿跟外界更容易溝通,語言治療師與教保員開始教他學習使用「輔助溝通系統」(AAC),讓不會說話的他,也能透過圖卡或輔助器材達成和外界溝通的目的,後來又更進一步教他學習ECTA系統的打字溝通法,大家才發現,小睿就是個值得被人挖掘的寶藏男孩。 而小睿也使用打字溝通法,一字一句敲出關於畢業感言。
即將從愛智發展中心畢業的沐沐,宛如洋娃娃真人版,愛智的專業團隊爲她量身訂製了個別化服務計劃(ISP),開始了她的早療生涯,讓原本只會坐着的沐沐,開始慢慢學爬、學走,現在能不用扶着東西就走到想去的地方;原本沒有口語,也慢慢學會用肢體表達,而今已經能開口問十萬個爲什麼了。
現場家長也分享,自己的孩子在沒有做早療前,可以默默坐在角落不言不語2個小時,到第一兒童接受早療後,變得開朗又有點白目,但家長很開心孩子能有這樣的轉變;也有家長說,特殊的孩子就像是一道功夫菜,從備料到烹調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但完成之後,會是非常好的一個作品。
第一社福執行長張菁倫表示,很多家長怕孩子進入早療中心會被貼上標籤,但早療很多時候在做的是幫孩子撕掉標籤,讓他們日後融入社會,且多數的家長在早期發現孩子比較特殊時,或早療過程中都會伴隨產生許多不安與疑惑,中心有社工、治療師及教保員,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能協助傾聽家長的不安,解決家長的疑惑,成爲家長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