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一個個勸女生去出國讀博!
這幾天被一個離譜的數據驚到了: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0歲以下女性平均工資已經超過同齡男性,而在亞洲,新加坡女性高管比例達38%,遠超亞太區平均水平。這波數據更加讓學姐確定,只要方向對,出國確實是普通女生最快實現階層跨越的通道之一。再給大家列幾個真實數據:根據QS2024年的統計,英美澳等主流國家的名校畢業生,平均起薪比國內211/985高出40%-60%,而且在海外,絕大多數企業都實行“同工同酬”制度,性別歧視壓根兒不存在。
之前學姐已經不厭其煩地在勸女生們要讀博了,關於女生讀博的弊病和避坑筆記也不少,指個路【女生讀博士,一定要學會找搭子】、【女博士生一定要有“姐很貴”的意識】,今天學姐又要老生常談了,但談的是更香的“出國讀博”!如果你能在出國讀博的前半年,邁過下面 “兩道大坎”,那你就是自己人生的閃亮大女主。
第一道坎:語言關
在博士申請階段,同學們有個雅思7基本上就夠了。畢竟面試時間有限,而且面試內容也可以提前準備。但是,一旦到了國外實驗室,即使雅思7的同學,前三個月最多也只能聽懂一半。不過,在學姐看來,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爲這正是你和國內博士拉開差距的契機。語言是工具,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學習,而塑造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推到某個語言環境中。
在這裡學姐要提醒女生們,前幾個月還聽不太懂的時候是整個博士的關鍵期,有的女生可能比較內向,特別是初來乍到的環境下就不想麻煩別人,時髦點兒的說法是“邊界感”,聽不懂也混過去,幾個月下來徹底掉隊,最後淪爲打雜的,根本發不了啥文章。所以出國讀博的女生一定要克服這個心理,在國內大家比較卷,每個人時間都排得很滿,沒空搭理不相關的人和事,但是在國外尤其是歐洲人,真的沒那麼忙,相反,他們很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組裡的人一起曬太陽、喝茶、讀書、聊天,以主動、放鬆的心態慢慢地融入全新的語言環境中去。
所以聽不懂問教授,真的沒關係。每次教授講完,先把自己能聽懂理解的部分,簡單寫在紙上,和教授確認是不是這個意思,這樣一次次反覆溝通,然後回公寓再溫習,把不懂的單詞弄懂,3-6個月下來基本就能做到聽力無障礙了。這樣做不僅英語能力突飛猛進,和教授的溝通也有了載體,這種良性互動也會爲以後進一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奠定基礎。
也許學姐站着說話不腰疼,說得有點輕巧,但是語言發明出來就是使用的,別想得太難就行了。
第二道坎:不適應“節奏”
和國內相比,國外的節奏相對較慢,一來他們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二來他們已經過了那個全力以赴追求經濟發展的那個勁兒了,再加上收入上貧富差距沒有這麼大,社會福利保障也好一些。所以,工作和生活是保持一種平衡的。
所以很多女生出國以後,尤其是前面半年會非常不適應。學姐的一個同學就常常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很焦慮,她說國內的同學有些都已經工作了,甚至結婚了、懷孕了,真怕自己“剩下了”;而且女生們比較聽話,在國內的教育模式下早已經被培養成了“停不下來的人”,所有的時間都被排的滿滿當當,完成一個任務緊跟着就是下一個任務,每天其實都是在被推着走。
引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人對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開始憤怒然後習慣,最後不捨得摘掉它。所以學姐覺得,慢下來的好處比學好英語還重要,因爲一直拉磨停不下來就沒有時間思考更重要的事,而所有的人往同一個方向努力,那麼努力就被抵消了,這就叫做“內卷”。
所以女生們不妨讓自己慢下來,避開尋常入口,找到別開生面的新路徑,這纔是人生事業的第一步,也是成爲“自我”的第一步。沒有人能一下子就找到這條路,慢下來甚至停下來,有空餘的時間思考,纔是獲得更大的內心力量,才能自己掌控生活的節奏。有些時候,結果也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一直在成長的~
所以女生們,如果你也同意學姐的觀點,想通過出國讀博快速地實現階層跨越,那麼前六個月的這兩道坎,就一定要邁過去,只要克服了語言關並且掌控了自己的節奏,你的人生就又上了兩級臺階,離“閃亮大女主”的目標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