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展現打詐決心 澳洲指定反詐機關

圖/美聯社

近期全球共同面臨打擊詐欺困境,澳洲國會於今年2月13日通過《詐騙預防框架法案》,針對詐騙活動主要集中的行業與企業課予一定義務,以保護經濟產業的國家。並規定了特定行業必須遵守的整體原則。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新法規,指定澳洲消費與競爭者協會ACCC(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爲反詐最高指揮機關,由ACCC密切監控受監管實體是否遵守有關預防、發現、阻止、應對和報告詐騙行爲的原則。

《詐騙預防框架》不但授權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調查潛在違規行爲的權力,並授權相關企業實體一旦沒有采取合理措施,履行此項法規律定的義務,可採取執法行動。不履行該框架義務的企業,可能面臨高達5,000萬美元的罰款。以改變過去打擊詐欺僅屬於各部門分別行動的缺點,更令被害民衆眼睛爲之一亮的是,這些受監管的企業若未履行其義務時,消費者能夠依據該框架向這些企業尋求補償。

銀行與特定數位平臺(尤其是社羣媒體)和電信供應商,都將是第一波必需面對該法案的行業,ACCC不但支持強制要求行業依據法規進行監管,並已透過國家反詐騙中心開始逐步爲該框架課責執法做好準備。

澳洲政府針對詐欺逐漸升級的壓力,爲避免各部門過去各自獨立作業,難以有效整合,因此明定由一個機關ACCC擔任主責單位,不但將2023年7月1日開始營運的國家反詐騙中心直接改隸屬於該委員會,並持續負責整合民衆熟悉的Scamwatch網頁,爲消費保護提供有效服務。ACCC將匯聚來自政府、執法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專家,將詐騙行爲提前阻斷在消費者受到侵害之前。

ACCC已開始透過原有的國家反詐騙中心,與整個詐騙生態系統的利害關係業者合作,各單位以自願的方式共享情報和訊息,以檢測和阻止詐騙行爲。該框架將大大促進相關行業的貢獻,並要求指定這些企業必須與ACCC分享詐騙情報。

根據該法案,ACCC還將強制數位平臺產業執行反詐法規,若數位平臺違反法規規定的義務時,由該機構進行執法行動,期望解決過去打擊詐欺涉及太多部門,各部門各自爲政,容易產生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形,後續發展頗值得我國有關單位關注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