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 審國防預算 換位思考

(圖/AIT)

行政院會21日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各界關注的國防預算比照北約組織標準,納入退輔會與海巡署預算支出,國防預算編列總額高達9495億元,佔GDP的3.32%,創下歷年新高。立法院下會期重頭戲就是審查預算,在國防預算部分,在野黨應換位思考,設想2028年將贏得執政權,如此刪減或凍結預算就會有不一樣的提案。

首先,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全球主要盟邦提高國防支出,在他任內是不會改變的,即便是歐盟也沒法回嘴,日、韓等國就更不用說了,只能配合。臺灣的國防經費更屢被美方點名,從佔GDP的5%甚至到10%的說法都有,在美方排山倒海的壓力下,賴政府自是配合增加國防預算,即便是換成在野黨執政,也需要美國的支持,國防預算一樣也會大幅增加。

上週AIT處長谷立言分別與在野黨會晤,並主動公開座談照片,國民黨出席的都是國防委員會立委,民衆黨是主席黃國昌,在下年度國防預算書送達立院並審查前,谷立言動作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然而,華府雖要求我大幅提高國防經費,但真正懂我國防預算編列方式的人並不多,多半隻是看最後的總金額。北約做法是把與國防相關的支出都列入,提高GDP的佔比;賴政府比照辦理,將退輔會預算1064億元、海巡署支出295億元也納入國防預算的整體支出,是個聰明做法。

事實上,退輔會編列的國軍官兵終身俸預算,早年均編列在國防預算中,之所以改列到退輔會,是因當時國防預算的人員維持費佔軍費支出比例太高,所以才轉到退輔會。早年國防預算每年約3千億元,再加1千億元的終身俸,合計4千億元,其中,人員維持費約1500億元,加計終身俸1千億元,國軍每年養兵成本是2500億元,國防預算超過一半用來養兵,當年在野的民進黨大力抨擊,軍方纔把這筆預算改編到退輔會。

軍人終身俸與退除給付本就該算在國家養兵成本上,批評下年度國防預算有灌水之嫌過於牽強。更何況這兩筆預算高達1359億元,如果不納入,在國軍人員維持費是法定支出的情況下,只能編錢再買武器與維修裝備,國防部一下子可能還真編不出這麼大筆的預算。坦白說,北約將這些支出納入國防經費是編給川普看的,臺灣當然也能這麼做。

國防預算的重大建軍項目多是跨年度的,刪凍預算可以影響建軍走向,2028年在野黨若執政,希望打造出一支怎樣的軍隊,可成爲下會期審查國防預算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