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成本每年降十倍? 企業AI應用爆發正發生
圖/美聯社
近年來AI技術的發展速度驚人,而隨着成本的下降,整個產業的落地應用變得更加可行,這對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爲成本降低後,他們更容易導入AI來提升競爭力。對於大型科技公司如Meta、Google而言,因公司方擁有龐大預算,技術創新仍然需要持續投資。不過,透過更高效的演算法,在技術應用方面的成本確實能大幅下降。像DeepSeek這類公司的出現加速了AI的發展與市場競爭,雖然大型AI企業仍然在某些領域具有優勢,但AI的應用方式正逐步改變。
談到AI成本下降,Sam Altman近期提出「成本每年下降十倍」的預測,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這確實是個樂觀且可能實現的目標,例如ChatGPT4到4o的成本已經明顯降低,而DeepSeek的訓練成本也比以往更低。但在特定領域,如生醫、化學合成、物理互動機器人等,仍然需要大量投入,這些領域的數據量龐大,尚未完全數位化,因此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大幅降本。
目前,成本下降最明顯的應用場景仍然是大語言模型,如文本處理、數學推理等領域。這類應用有明確的數據可供訓練,因此發展速度快、成本下降幅度大。2025年將是AI應用真正落地的一年,因爲技術的快速演進讓更多人能夠使用AI,最終受益的會是廣大使用者。
成本下降對使用者而言都是利多。過去AI取代內部員工的成本可能在每月一到兩萬元之間,而今年隨着DeepSeek等技術的發展,估計這個成本可能降到一萬元以下。這意味着AI在企業內部可以擔任更高級的角色,例如製造業員工過去需要一到兩年才能熟悉機臺錯誤代碼與問題排除,現在AI只需輸入所有技術手冊與老師傅的經驗,就能快速提供正確解決方案。
此外,媒體產業也是AI應用的另一大重點。過去,記者與編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撰寫新聞或專欄,如今AI可以透過分析熱門文章、擷取關鍵內容,迅速生成具有吸引力的文章,讓媒體工作者能夠更專注於內容創新。
AI產業今年起,應會以提升人類工作效率爲目標,而非單純取代人力。技術進步應該讓人類的工作變得更輕鬆,而不是帶來過多的焦慮。因此重點是要讓AI賦能各產業,讓企業能夠更順利導入AI,實現真正的數位轉型。目前我觀察到AI應用最積極的產業主要是教育、法律、會計等領域,這些行業高度依賴文本處理,因此AI能夠快速提升工作效率。未來期待AI在更多產業發揮價值,並持續推動企業與技術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