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美重要資產 百年古蹟「雙橡園」見證外交歷史現場

已被美國內政部列爲古蹟的雙橡園,因宅邸前有兩棵橡樹而得名,迄今仍保留當年白牆綠櫺的原貌。圖中兩棵橡樹在宅邸後方,是後來駐美代表所植,並非原來得名之橡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11/06 張宗智攝影)

美國華府的雙橡園(Twin Oaks),在1937年至1978年間是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官邸,屢屢成爲重大外交事件的新聞現場,在對美外交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1950至1960年代,先總統蔣中正的夫人蔣宋美齡訪美時,多次下榻於此。

雙橡園坐落在19英畝的小丘上,是華府地區面積最大的私人宅邸,屋內多達二十餘個房間。雙橡園原本是美國律師暨國家地理學會第一任會長赫巴德的避暑別墅,爲殖民地初期的喬治亞復興式建築風格,1937年我國駐美大使王正廷向赫巴德的後人承租作爲官邸,1947年顧維鈞大使任內以45萬美元買下雙橡園。

【推薦閱讀】 日據時代的總督官邸 臺北賓館走過百年風華 揭開一甲子的神秘面紗 士林官邸正館開放參觀逾十多年

歷任主人 過去有九位中華民國駐美大使,成爲雙橡園的主人,依到任順序左起王正廷、胡適、魏道明、顧維鈞、董顯光、葉公超、蔣廷黻、周書楷、沈劍虹。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4/11/07 張宗智攝影)

1978年斷交後,沈劍虹大使遷出雙橡園,我國爲了保全這份珍貴的資產,以10美元的象徵性價格出售給「自由中國之友協會」,這是與我國友好的美國國會議員成立的非營利組織。隨着臺灣關係法的保障,以及臺美雙邊的實質關係穩定之後,1982年我國以200萬美元向該協會買回雙橡園,由於多年缺乏維護,使得花園荒廢,建築物殘破不堪,花了50餘萬美元整修。美國政府爲了避免引發爭議,不同意我方在雙橡園舉辦公開的官方外交活動,僅默許我外交官宴請華府政要等社交用途。

2015年,我國駐美代表處在雙橡園舉行斷交後的首次元旦升旗典禮,駐美代表沈呂巡與現場的外交官、僑胞等上百位人士,共同見證這個歷史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