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月度用電量首次突破萬億千瓦時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星
8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佈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相當於東盟國家全年的用電量。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與數智部副主任蔣德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7月當月,多輪高溫過程拉動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快速增長,達1.02萬億千瓦時,月度全社會用電量規模歷史首次突破萬億千瓦時大關。記者梳理數據發現,這在全球也屬首次!此外,7月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均創自2008年以來新高。
1~7月電力消費呈現哪些特點?各行業用電量增長情況,折射出經濟運行的哪些新動能、新趨勢?
新能源車製造用電大增
從分產業用電看,7月第一產業用電量1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2%;第二產業用電量59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第三產業用電量20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與數智部電力供需分析處處長陳亞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在國家“兩重”“兩新”等政策加力擴圍下,帶動相關商品銷售、製造業投資較快增長。內需表現較爲穩定,新質生產力成長壯大,工業生產、出口超預期回升。
蔣德斌進一步向記者表示:“1~7月,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合計用電量同比增長4.6%,增速高於同期製造業平均增長水平2.3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9.7%)、通用設備製造業(7.3%)、專用設備製造業(6.2%)、儀器儀表製造業(5.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5.0%)用電量相對領先;新能源整車製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25.7%。”
反觀四大高載能行業,蔣德斌表示,1~7月,行業合計用電量同比增長0.9%。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3.9%、1.8%和0.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用電量同比下降4.6%。
雙高峰特徵日趨明顯
近年來,我國電力負荷“冬夏”雙高峰特徵日趨明顯。尤其今年夏季全國多地出現多輪高溫,電網負荷持續走高。
蔣德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7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91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7月全國多地出現多輪高溫,全國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新高。
“在持續高溫高溼天氣拉動下,全國多地負荷創新高,7月,河南、陝西、山東、四川、安徽、湖北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長超過30%。”蔣德斌說。
爲應對今年負荷尖峰時刻,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也成爲電網迎峰度夏期間的重點工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方電網獲悉,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億千瓦時來自廣東、廣西、雲南的電能,將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全天候輸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支持當地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
針對今年夏季保供措施,南方總調方式處主管張薔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採訪時進一步表示,一是保障一次能源供應。二是推動機組投產。上半年實際併網投產機組6266萬千瓦(常規機組1011萬千瓦,新能源機組5255萬千瓦),超計劃1795萬千瓦,有效提升了度夏電力供應能力。三是西電東送餘缺互濟。上半年西電東送完成電量1024億千瓦時,較年計劃增送169億千瓦時;完成直流大負荷試驗,爲度夏各大直流長時間滿負荷運行做好準備。四是按期推進全網重點工程,順利完成海南聯網工程R5海纜修復、廣東2518新增煤電送出系統、廣東陽江鵝凰開關站擴建系列工程、貴州黔東電廠和二郎電廠靈活轉網工程等重點工程,爲度夏保供做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