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超過38.5%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歐興榮)19日,國新辦就“十四五”時期體育強國建設成就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介紹說,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2.3億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超過38.5%。

高志丹介紹,“十四五”時期,全國體育系統立足高質量發展,強化改革創新,體育強國建設奮鬥目標更加清晰,治理能力提升,多元價值和功能日益彰顯,體育在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精神力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2.3億平方米,較“十三五”末增加了11.31億平方米,羣衆健身更加方便。全民健身日、大衆冰雪季等賽事活動聯動各地、貫穿全年,呈現出“天天有賽事、人人可參與”的生動局面。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371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超過38.5%,科學健身指導通過APP、短視頻和直播間走進千家萬戶。“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帶動冰雪文化、冰雪產業實現新發展。

二是競技體育彰顯強國新形象。我國體育健兒牢記爲國爭光使命,再創佳績。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時期共取得世界冠軍519個,創世界紀錄68次。北京冬奧會參賽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巴黎奧運會創造境外參賽最好成績,躋身奧運強國之列,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形象。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哈爾濱亞冬會、成都大運會、世運會,“冬奧精神”匯聚時代力量,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體育成就備受矚目。

三是體育產業成爲經濟發展新亮點。出臺冰雪經濟、戶外運動等政策,推動體育產業提質增效,體育產業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着賽事去旅行”,“蘇超”“村超”火爆出圈。戶外運動發展成果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新活力。體育產業爲國民經濟增長和地方經濟轉型增添了新的動力。

四是體育文化展現時代新活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與堅定文化自信有機結合,“中華體育精神頌”等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優秀運動員赴學校、到軍營、走邊疆、訪港澳,體育正能量持續充盈。武術成爲達喀爾青奧會比賽項目,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廣泛傳播,國際體育“朋友圈”不斷擴大,體育對外交往成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重要組成部分。

五是體育改革開創發展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體育總局錨定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圍繞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着力破解制約體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改變體育發展方式,充分挖掘現有資源,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城鄉社區閒置空地已經成爲羣衆健身的重要陣地;改革體育工作評價方式,研究制定了體育強國建設指標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培養競技體育人才方面的積極性,並取得顯著成效;推動修訂完善了《體育法》和600餘項體育項目制度規範,設立體育仲裁中心,體育法治建設進入新階段;紮實推進足球改革振興,理順體制機制,深入開展“假賭黑”治理,足球工作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不斷加強體育安全工作,遏制“飯圈文化”,體育領域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高志丹還表示,體育總局下一步將在全力完成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體育事業發展,不斷深化體育改革,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體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