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構建最大規模原子量子計算系統 行業商業化潛力有望釋放
媒體報道,我國構建國際最大規模原子量子計算系統。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教授等與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鍾翰森研究員等同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高度的並行性以及與陣列規模無關的常數時間消耗,在60毫秒內成功構建了多達2024個原子的無缺陷二維和三維原子陣列,刷新了中性原子體系無缺陷原子陣列規模的世界紀錄。該方法爲大規模中性原子量子計算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國金證券表示,量子計算產業迎關鍵拐點,從實驗室研發向專用量子計算機應用過渡。隨着量子糾錯技術的持續優化和生態體系的不斷完善,量子計算有望迎來規模化應用的黃金期。市場規模看,2024年全球量子計算產業規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24-2030年CAGR達87.6%,約40%的量子計算企業有望在2025年實現25%以上的營收增長;技術層面看,量子計算核心技術指標持續提升,量子比特數量已達千比特級,門保真度突破99%,相干時間延長至毫秒級,超導路線憑藉可擴展性優勢佔據主導地位,商業化潛力有望率先釋放;應用層面看,D-WAVE等企業在金融建模、藥物研發等細分領域已實現商業化突破,金融、能源、物流領域或將成爲量子計算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潛在市場價值可能超兩千億美元。量子計算產業已步入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產業鏈生態有望全面受益。
據財聯社主題庫顯示,相關上市公司中:
復旦復華於2024年9月2日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就攜手開拓超導量子計算機應用市場,共謀量子計算產業發展達成合作意向。
科華數據依託智算中心平臺,與玻色量子等合作伙伴積極推動將以實用化光量子計算機爲代表的新型算力設備融入現有算力中心,打造更完善、更多元、面向未來的算力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