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承諾買美國農產品 藍促政府公佈採購清單

針對臺灣農產品訪問團在美國國會山莊與美方業者簽署意向書,藍委昨天質疑,這可能跟美國對等關稅談判結果有關係,政府應該把採購清單公佈出來。專家表示,本次簽署的擴大采購是針對特定農業區,也是對美國釋出善意,但也擔憂進口的牛肉若涉及牛雜等,將有食安疑慮。

外交部昨天證實,我國穀物等相關公協會也會在農訪團訪美期間與美國農產品相關協會簽署採購意向書,我方並規畫在未來四年購買超過一百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小麥和牛肉,進一步深化臺美經貿及糧食安全夥伴關係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政府應該把採購清單公佈出來,到底採購的細項是什麼品項,若是肉品會不會有萊劑,這採購會不會影響農民權益?

王鴻薇說,我國跟美國談判關稅到底談了什麼、簽了什麼都不知道,只說最後要籤協議前要來給立法院審,結果現在什麼都沒看到,採購團就「大買特買」,這樣回到臺灣,立法院對這些內容是要認還是不認?政府政策關稅談判最糟糕就是黑箱。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表示,農業部沒有進行內部溝通,讓臺灣農民與百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犧牲,壓榨臺灣農民的生存空間,加上近年高漲的物價,讓農民的生活是難上加難。

臺大農業經濟系特聘教授兼生農學院副院長張宏浩表示,目前國內正鼓勵稻米轉作雜糧等戰略作物,每公頃也有祭出補貼,如今擴大進口黃豆、小麥、玉米,市場價格勢必會因而下降,加上美國這些大宗物資本來就比較便宜,政府應該說明清楚,國內轉作的雜糧未來要如何規畫。

張宏浩還提到,如今要擴大美牛進口,但究竟是牛肉還是包含牛雜?美國人不吃牛雜,因此在萊克多巴胺等殘留容許量管制就會相對寬鬆,這些部位若進口到臺灣就會關乎到食安,農業部、衛福部等都應該要說清楚究竟要進口什麼部位。

臺灣肉牛產業協會理事長張志名錶示,美國牛肉出口的第二大國是臺灣,雖然目前還未聽說進口的是既有部位,還是會擴大到其他部位,但當然還是希望瘦肉精不要進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