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沒做錯”,6÷6÷6÷6=1被打紅叉,媽媽質問老師後愣住了
小學階段的教育由於知識點比較簡單,因此不少家長面對小學階段的作業輔導時總是容易掉以輕心,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數學題,家長想當然的覺得不過是最基礎的加減乘除,殊不知小學階段的題目不僅考驗小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考驗學生審題的用心程度和思維的活躍程度。
而家長若是在審題的時候就掉以輕心,不僅很容易掉進題目設置的陷阱裡,還容易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力,網上有一名家長,就因爲一道簡單的除法題,不僅在孩子面前很尷尬,還因爲一時間的衝動在老師面前也丟了面子。
這名家長也是一本院校的畢業生,對比同年齡段的其他家長,家長髮現自己學歷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不僅開家長會的時候沾沾自喜,就連輔導作業的時候也掉以輕心,一道簡單的小學四年級除法題,就讓她吃到了教訓,也意識到面對教育問題不該輕敵。
“我兒子沒做錯”,6÷6÷6÷6=1被打紅叉,媽媽質問老師後愣住了
當家長看到題目是6÷6÷6÷6時,家長自信滿滿地告訴兒子:因爲6÷6等於1,因此無論÷多少個6都等於1,答案就是1!兒子很相信媽媽給出的答案,於是在第二天課堂上,當老師提出找兩名同學上黑板上做這道題的時候,男孩自信滿滿的舉手了。
可不僅沒做對題目,還被當成典型批評了,兒子回到家之後很委屈,朝着媽媽發脾氣,家長一聽火氣也上來了,一時衝動之下打去電話質問老師:“我兒子沒做錯,你憑什麼批評他!”,而老師接下來的一席話卻讓家長愣住了。
這道題考察的是學生對數學規則的深度理解,以及對運算規則的掌握情況和基礎運算能力,而這道題設立的出發點,就是爲了讓那些做題容易馬虎的孩子長記性!一席話不僅讓家長羞愧到無地自容,更加後悔自己不應該爲了自己的面子質問老師。
像這樣看起來簡單,實則卻並不簡單的小學題目還有很多,看似簡單的加減乘除背後,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家長認爲這種題目的設立是爲了難爲學生,殊不知正是因爲這類題目的存在,才能幫助小學生開拓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目不難看出,數學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簡單的計算,老師們精心設計的題目往往暗含深意,表面上考查基礎運算,實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嚴謹態度,許多習題背後都藏着這樣的教育匠心,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學會思考。
基礎教育的重心不在於題目的對錯,而在於學習習慣的培養
家長作爲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家長的學歷與教育能力並不完全對等,因爲教育不僅需要知識儲備,更需要耐心和方法。家長即便學歷上足夠出色,也未必能在教育領域內把握好方法和尺度。
但年輕家長們在面對小學階段的教育問題時,也沒必要過分焦慮,實際上對於小學生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某一道題的對與錯,因爲小學階段的教育重點在於習慣的培養。
這個階段的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教育目標卻很複雜。除了傳授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家長們對於教育的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現代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題目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激發學生的思考。
因此年輕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保持平和的心態比證明自己是否正確更重要,承認錯誤並不會降低家長的權威,反而能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誤,這也是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錯誤中學習正確,也是基礎教育的核心思想。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