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CEO:與中國合作才能領先
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0日文章,原題:小米會否給特斯拉致命一擊? 曾幾何時,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在中國風光無兩,中國消費者甘願爲其試駕體驗大排長龍;而今,特斯拉彷彿一位步步撤退的老將,眼睜睜看着中國市場份額被本土車企的一波波攻勢蠶食。
率先崛起的是中國電動汽車車企比亞迪,憑藉極具競爭力的價格逐步撼動特斯拉的高端市場份額;緊隨其後,從消費電子跨界造車的小米更在短短一年多裡,在銷量上超越深耕中國10年的特斯拉。
特斯拉曾是汽車電動化浪潮的引領者,馬斯克的個人魅力和品牌光環讓它在中國市場一度所向披靡。但多年下來,特斯拉始終依靠Model 3與Model Y兩款車型打天下,早已讓中國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
如今,中國本土電動汽車品牌持續發力,接連推出配備超大娛樂屏幕、車載冰箱、語音助手等功能的新車型。儘管這些配置在汽車上略顯華而不實,卻正好迎合了被“寵壞”的中國消費者,成了他們眼中的新標配。
有小米車主直言:“你知道那種下班回家時,在車裡讓小愛同學遙控開空調的感覺嗎?太爽了。”
《華爾街日報》引述特斯拉中國員工稱,他們曾多次向總部反映產品日漸老化的問題,但這些警告往往被總部高層淡化,手中缺乏新品的特斯拉在華銷售人員正承受前所未有的業績壓力。更關鍵的是,馬斯克似乎不願在市場策略上作出過多妥協,仍寄望以特斯拉的品質與技術聲譽繼續維持在中國的影響力。
小米的強勢入局,也許還不足以徹底取代特斯拉在華的地位,但已足以讓特斯拉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作者察客)
歐洲新聞網7月7日文章,原題:沃爾沃首席執行官(CEO)表示,汽車行業需要“做好準備”才能與中國電動汽車競爭 沃爾沃汽車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哈坎·塞繆爾森在一期節目中討論了歐洲汽車行業的未來。
當一些歐洲汽車製造商呼籲歐盟對外國競爭對手徵收關稅時,哈坎則採取了更爲自由開放的態度。哈坎說:“通過關稅或其他方式進行保護毫無意義。我們行業唯一的保護措施是積極改進,提升自身競爭力。我認爲,未來歐盟市場將面臨來自中國新能源汽車新入局者的激烈競爭。我們越早適應這一局面,越早着手研發汽車,就越有利。”
哈坎還強調,在中國經營時,沃爾沃必須真正聚焦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而非照搬歐洲的產品。他說:“中國消費者對科技非常感興趣,所以他們喜歡汽車具備豐富的軟件功能。這就說明,不能簡單地把歐洲研發的功能直接搬到汽車上,而是需要與中國方面合作開發相關技術,才能真正佔據領先地位。” (作者漢娜·布朗、埃莉諾·巴特勒,王從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