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可以重新開始」 馨生人用編織重建希望微笑

▲夢夢老師細心講解,一旁學員仔細聆聽。(圖/翻攝自Facebook/士林犯保協會)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在士林地檢署某一間溫暖小教室裡,幾雙手輕輕牽引着鉤針與毛線,彷彿在織出一道道心靈的縫補之線。這裡是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士林分會與「夢夢x手作」共同推動的「安薪專案:編織馨福」課程現場。自2020年起,這個技藝訓練課程已陪伴無數馨生人從傷痛中重新站起,用針與線編織屬於自己的新人生,在編織中找回力量。

在學員中,一位近80歲的阿嬤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多年前,她唯一的兒子因車禍離世,悲傷的她本以爲餘生將籠罩在黑暗中。然而,爲了撫養年幼的孫女,她強忍悲痛繼續生活。

「第一次來上編織課時,我心裡想,這把年紀了,真的可以嗎?」阿嬤回憶起初次嘗試時的忐忑與不安,眼神裡透着些許羞澀。然而,她的手不曾停下,鉤針繞着毛線一圈又一圈,帶着她跨越內心的陰霾。課堂的某一個瞬間,阿嬤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一隻小巧可愛的鉤針娃娃。她仔細端詳着自己的作品,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般溫柔,雙手捧着,慢慢地揚起了嘴角。

▲阿嬤一針一線編織希望,迎向人生新篇章。(圖/記者黃宥寧攝)

那是一個溫暖而動人的瞬間,阿嬤的笑容帶着些許羞澀,更多的是驕傲與欣喜,眼角微微泛紅。「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她輕輕說,聲音有些顫抖,卻充滿力量。這一刻,她彷彿將多年來的悲傷、孤獨與懷疑全都埋進了那針線交織的毛線裡,阿嬤的笑容宛如陽光穿過烏雲,照亮了整個教室。

指導老師夢夢迴憶起馨生人剛開始上課的模樣,說道:「她們許多人因爲傷痛,連微笑都顯得勉強。但看到她們慢慢克服困難,從最初的挫折,到完成作品後的滿足感,那種改變真的讓我很感動。」

有的學員從未接觸過手工藝,卻用無數次的練習完成了第一件圍巾;有的學員本對未來感到茫然,但通過手作找到了久違的目標。夢夢老師說:「這些開心與療愈,是你親自動手後才能感受到的真實情感。」

▲流行的「雲朵包」也難不倒各位學員。(圖/記者黃宥寧攝)

在「編織馨福」的課程裡,每位馨生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那是痛徹心扉的過去,但也是重新出發的起點。課程不僅傳授技能,更傳遞了一份支持與溫暖,讓他們在創作中學會釋放情緒、找回自信。

阿嬤的那抹笑容,是這堂課的最好註解,同時也告訴所有人,無論過去的傷痛多深,只要願意跨出一步,未來依然可以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