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職”道|永不消失的賽博“老照相館”:有人用鏡頭守護記憶,有人用技術延續時光
來源: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牟昊琨 王增強 見習記者 李琪)在杭州三墩老街的陳家橋西面,有一棵古老的梧桐樹,它枝葉繁茂,歷經風雨卻依然屹立不倒。梧桐樹下,有一家照相館,它已在此靜靜佇立了大半個世紀。這家照相館的主人叫周泉虎,他是照相館的第三代傳人,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爲“阿虎爺爺”。從青絲到白髮,周泉虎用鏡頭記錄了杭州幾代人的成長與變遷。
周泉虎與照相館的故事要從他25歲那年說起,那一年,他來到三墩照相館學照相,一晃眼,掌鏡快50年了,三墩鎮的居民幾乎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那時候,照相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擁有一張精美的照片,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周泉虎憑藉着精湛的技藝和對攝影的熱愛,爲鎮上的街鄰們留下了無數珍貴的回憶。
每一張照片,都承載着一個故事
走進照相館,四面牆上掛滿了照片,每一張都承載着一個故事,每一張都記錄着一個瞬間。
在這些照片中,有一張特別引人注目。那是一張全家福,照片裡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中年的父母,還有活潑可愛的孩子。“這一家三代都在這裡拍過照片。”在周泉虎的印象裡,這家的老人年輕時在這裡拍過結婚照,第二代在這裡拍過工作照,如今的第三代孩子在這裡拍過畢業照。這張全家福,見證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成長,也見證了周泉虎與他們幾十年的緣分,“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70 年代的文工團員們,在他的鏡頭下留下了青春飛揚的身影;80 年代考上大學的少年們,帶着對未來的憧憬,將最燦爛的笑容定格在照片中;90 年代穿上軍裝的青年們,英姿颯爽,彷彿即將奔赴一場熱血的征程。”
這些照片,不僅僅是一張張紙片,它們是時代的縮影,是歲月的見證,也拼湊出了杭州幾十年的歷史畫卷。現在,照相館的陳設依然保持着幾十年前的樣子,那些古老的相機、斑駁的牆壁,都在訴說着歲月的滄桑。周泉虎坐在照相館裡,看着這些照片,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樣,滿眼都是溫柔。他說,照相館是許多人尋找曾經美好回憶的地方,他不肯輕易將它關掉。儘管歲月已經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儘管身體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硬朗,但他依然堅守在這裡,守護着這份珍貴的記憶。
“生意起落都見識過了。”周泉虎說,沒活幹的時候,在電腦上看看股票。每天也沒有固定開關門時間,基本隨心意,“生意好和不好,我都見識過了,做生意久了,都會起起伏伏的。”擇一事終一生,他內心還堅守着當年師父傳給他的一份初心和熱愛。
和相機、照片好好說聲再見
去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打破了周泉虎平靜的生活。“從25歲做學徒開始,我就很努力,總算沒有辜負師父,這家店在我手上迎來過輝煌時刻,奔跑半生要停下來了。”周泉虎說這些的時候很平靜,和疾病抗爭以來,他就想給自己辦一場溫暖的告別會,看着親友們說說笑笑,聽他們聊聊“老底子”的事情,也和陪伴了自己大半輩子的照相館,以及這些相機、照片好好說聲再見。
“今年5月,老周給我發來一段《非誠勿擾2》的電影片段,想請我來幫忙。”阿虎的朋友戴駿說,電影裡孫紅雷扮演的李香山得知病重,辦了一場告別會,請親友上臺發言,憶往昔,聊人生。而李香山本人則坐在臺下傾聽,併爲自己的一生作出“愛過,頹過,活過”的總結。就這樣,戴駿便自告奮勇,開始爲周泉虎策劃這場告別會。
戴駿和周泉虎相識於2024年,當時戴駿在爲一本《三墩廟前街口述史》蒐集素材,對周泉虎進行過採訪和交談。“我覺得我和老周挺像的,有點閒雲野鶴的感覺。老周堅持經營照相館幾十年,很難得,而且他活得豁達通透。”戴駿爲周泉虎製作了一段視頻,自己填詞配了一段背景音樂,發在了社交媒體上。其中有句話是這樣的:“老周說,日子就是這樣,要麼你把別人忘了,要麼你被別人遺忘,所以照片要貼櫥窗。”
戴駿的《周泉虎,人生不說再見》視頻發佈以後,不少網友留言寫下和照相館的時光故事:“幼兒園的時候,每個班級每週表現最好的小朋友可以去三墩照相館拍一張藝術照,我也拍過一張,保存了很久很久,現在我是一個大孩子了……”
關於告別會,周泉虎和戴駿商量過幾次,不是追悼,也不是紀念,人生不說再見。他們想,等天氣稍微涼快點,告別會就將開在照相館裡,不需要多隆重,來不來,朋友們大可隨意。
周泉虎的決定,讓許多人感到惋惜和不捨。照相館已經成爲了三墩老街的一個標誌,成爲了許多人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知周泉虎的情況後,許多人紛紛前來探望,希望能在最後的時光裡,再和周泉虎聊聊天,再看看這家充滿回憶的照相館。他們中有的是曾經在這裡拍過結婚照的夫妻,有的是小時候在這裡拍過證件照的孩童,還有的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的老朋友……
技術讓告別不是終點
患病以後,周泉虎經營照相館變得力不從心,但他始終不願輕易放棄。現在,1998年出生的姑娘小曹在幫忙打理這家店。“我在周爺爺這裡拍過照片,很喜歡,對攝影也感興趣,所以周爺爺就讓我來試試看,希望能把這裡繼續經營下去。”現在的周泉虎很少出門,身體狀況好時會去店裡坐坐,指導小姑娘拍照、處理店裡的事務。
“看到周爺爺告別會的消息時,我立刻想起了這條老街。”聽到周爺爺和他的照相館的故事後,羣核科技的工程師阿航當即決定,在數字世界建一座“記憶容器”。阿航對周爺爺充滿了敬佩:“老照相館是三墩街頭最沉默的見證者。空間即記憶的容器,是‘記憶的物理形態’。保留它,不僅是保留周爺爺一個人的記憶,更是保留整個三墩社區的集體情感地圖。”於是,阿航決定用團隊正在探索研究的3D高斯技術,爲周泉虎重建一個雲端的“三墩老照相館”。
阿航說,3D高斯技術是一項基於人工智能的三維重建技術。它拋棄了傳統幾何面片的表達方式,轉而採用無數智能化的橢圓點雲進行可視化建模。這使得重建速度更快、數據更輕量、效果更逼真。阿航和他的團隊僅用一段掃描視頻,就將照相館以極高精度還原爲一個可任意視角漫遊的沉浸式數字場景。在這個數字照相館裡,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漫遊,看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甚至連光影氛圍、器物紋理等微妙細節都得以完整保留。阿航說,他希望通過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讓更多人通過照相館瞭解三墩的歷史,讓這些美好的回憶永遠傳承下去,也能感受到一份“程序員的浪漫”。
因此,當阿航將鏡頭對準斑駁的照相館門面時,奇蹟發生了:陽光穿透玻璃櫥窗,在泛黃的相紙上投下菱形光斑;木櫃臺上的老式座機電話,聽筒彎折的弧度清晰可見;房樑懸掛的“摩登·無造作”招牌,金屬包邊的鏽跡分毫畢現。這座被完整遷移到雲端的照相館,如今成爲一個永不關閉的“時空膠囊”,大家可以隨時“走進”這浸滿歲月“包漿”的空間:繞到紅漆剝落的櫃檯後,凝視周泉虎修底片的工作臺;撫摸牆上1970年代新娘的頭紗;甚至能蹲下來看清門檻石被無數腳步磨出的凹痕。
阿航說,“我們保留的不只是木樑磚瓦,更是三墩人半個世紀的情感載體。”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或許會失去一些東西,但也會因爲科技的力量,而讓一些美好的事物得以永恆。這座雲端“三墩老照相館”,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