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邦交國+1?學者:3原因宏都拉斯或與臺灣復交

美國學者拉吉(Henry Large)9日指出,宏都拉斯年底總統大選後,可能恢復與臺灣的邦交關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學者拉吉(Henry Large)9日指出,宏都拉斯年底大選後,可能恢復與臺灣的邦交關係。

前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即將於11月舉行總統大選,英國牛津大學拉丁美洲研究博士候選人拉吉9日在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指出,宏都拉斯大選可能爲臺灣帶來近20年來首個新邦交國家,在現任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政府與中國大陸建交2年來,宏國多位總統候選人已表態支持與臺灣恢復邦交關係,屆時,臺灣的邦交國或許能從12變成13。

拉吉在文中提出宏都拉斯可能恢復與臺邦交的3點原因。第一,宏國2023年與中國大陸建交以來,北京並未兌現建交時的經濟承諾,相反地,中國企業快速進駐宏國新開發地區。例如14家中國零售商進入宏國中部地區,販售的商品價格遠低於其他競爭者,導致當地企業營收暴跌達7成。

宏都拉斯的白蝦產業也遭到重創,2022年臺灣是宏國白蝦的最大市場,佔白蝦出口將近4成,但自從與北京建交後,白蝦出口驟降67%,導致1.4萬人失業。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依納(Eduardo Enrique Reina)3月表示,政府正與臺灣探索其他合作的可能性,並且努力支持白蝦產業。

第二個原因是,基於上述經貿因素,多名宏國總統候選人已表明,上任後有意取消宏都拉斯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例如前副總統、中間派的自由黨候選人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4月在辯論會上承諾,上任後將恢復與臺灣邦交,他也譴責北京「剝削」宏都拉斯,利用不公平的貿易協議「殖民」宏國。

右派政黨「國家黨」(National Party)候選人阿斯夫拉(Nasry Asfura)曾表示,宏都拉斯與臺灣邦交時的狀況比現在「好100倍」,他也承諾上任後將與臺灣復交。

目前唯一未表態與臺灣復交的主要候選人爲執政黨候選人、現任國防部長蒙卡達(Rixi Moncada),不過有鑑於卡斯楚身邊人士身陷貪腐醜聞,加上民調顯示只有10%民衆認爲經濟好,執政黨連任的前景不佳。

不過拉吉也指出,宏都拉斯選舉以簡單多數決勝負,加上反對派分裂,因此執政黨確實有獲勝可能。

美國施壓是第三個原因。拉吉指出,川普1.0政府、接任的拜登政府,乃至現在的川普2.0,外交政策均遵循打擊中國大陸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並且試圖維護臺灣僅存的邦交國,例如川普2020年將「臺北法案」簽署成法,支持美國強化臺灣外交地位的努力,並且鼓勵華府考慮改變與那些破壞臺灣安全繁榮國家的關係。

2023年3月,宏都拉斯即將與北京建交之際,美國在臺協會(AIT)發佈聲明,警告宏都拉斯北京的許多承諾都跳票,同一周,拜登還派遣特使與卡斯楚會面。後續美國與宏都拉斯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卡斯楚出訪北京與習近平會面,並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她還威脅將美軍驅逐出宏國的空軍基地。

拉吉指出,宏都拉斯的僑匯收入佔GDP 25%以上,加上最大出口市場爲美國,宏都拉斯反對派候選人有理由與美國和解,與臺灣重建關係無疑是朝這個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