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如何不被AI取代?故事往往經挖掘後才精彩

文/石井光太 圖/大是文化、達志示意圖

AI只會蒐集資料,寫作者卻能挖掘意義

人們近來熱烈討論的議題,便是作家是不是會被人工智慧(以下簡稱AI)取代。以紀實作品來說,被取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AI所做的是蒐集和整理龐大的資訊,也就是所謂的大數據。AI篩選大量已存在的資訊,例如新聞報導、社羣媒體貼文和學術論文,並彙整成文章。如果使用者搜尋「我想了解某某事件」或「我想認識某某人物」,AI便會巧妙的將現有資訊組合成文章。

然而,紀實報導與AI不同,必須呈現獨一無二的「故事性資訊」,可能某個真相是足以顛覆主流媒體建構的常識,或是從未報導過的全新事實。正因爲是前所未有的故事,一本紀實書籍纔有一千五百日圓到兩千日圓(按:約新臺幣三百元至四百元)的價值。

由鈴木忠平撰寫的《被討厭的總教練》一書,就是以日本職棒中日龍隊的前總教練落合博滿爲主題。

落合總教練在中日龍隊執教期間,總是刻意與媒體保持距離,外界普遍認爲他冷酷無情,執教風格枯燥乏味。如果讀者在他離開中日龍隊後,用生成式AI搜尋他是怎麼樣的總教練,得到的描述很可能會是「勝利至上主義的機器人總教練」等。然而,鈴木忠平描繪的落合總教練,卻與世人的印象截然不同。他揭露那些被報導爲「不把選手當人看」的無情調度背後,其實隱藏着這位總教練真摯而溫暖的內心。

舉例來說,落合總教練在他上任第一年的開幕賽中,指名因傷而三年未能站上投手丘的川崎憲次郎擔任先發投手。當時川崎的傷勢尚未痊癒,身體狀況根本無法投球。周遭人也無法理解爲何會選擇川崎。雖然川崎抱着覺悟上場,但在一又三分之一局後就被擊潰(不過,開幕賽最後在野手的奮戰下,靠着滴水不漏的守備而獲勝,該年也奪得中央聯盟冠軍)。

當時,衆人激烈討論這項調度背後的用意,批評聲浪不斷。落合總教練本人從未直接解釋,但鈴木忠平聚焦於幕後發生的事情,透過細緻的採訪深入探究。結果發現,落合總教練不僅是爲了一直受傷病困擾的川崎投手預備引退,更包含以下用意:「這支球隊必須脫胎換骨,需要讓其他球員看見他(注:川崎投手)這樣的背影。川崎三年來一直都在掙扎受苦。看到這樣的投手投球,選手應該會有所感觸。如果沒有當時那一勝,之後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也就是說,讓川崎在第一場比賽中,以狼狽不堪的姿態站上投手丘,藉此讓全隊成員看見而激勵士氣。落合總教練也在球季末,爲川崎選手安排引退的舞臺。讀者唯有在接觸到這個故事後,纔會徹底顛覆對落合總教練的刻板印象。

因此,紀實作品的採訪工作,就是必須挖掘一般大衆尚未知曉的全新故事。就這一點而言,AI無法取代紀實文學。

【推薦書籍】

書名:《好想寫一本書》

作者:石井光太

簡介:出版過70本書的日本超人氣作家。

出版社: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