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IP帶火地方旅遊業,這些中小機場旅客吞吐量大增
文學作品以及文學IP改編影視劇對旅遊行業的帶動作用凸顯。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24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以閱文集團爲代表的頭部網絡文學平臺積極探索“文旅+”新模式,推動網絡文學IP與地方旅遊資源深度融合,爲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報告提到,2024年,網絡文學IP與旅遊的結合成爲網絡文學年度創作的新亮點,江西上饒、安徽黃山、廣東深圳等地相繼與網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例如,2024年3月,江西三清山風景區以網絡文學徵文活動爲切入點,邀請衆多知名網文作家圍繞三清山相關元素,開展“世界遺產 中國故事”文學創作。
今年4月,由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和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故事研究院攜手編寫的《2024年文學改編影視作品藍皮書》(下稱“藍皮書”)發佈。藍皮書提到,一部劇的播出帶動地方旅遊熱已經逐漸成爲成熟的文化產業聯動模式,爲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藍皮書提到,以《繁花》爲例,該劇的播出激活了上海黃河路的文旅消費;《我的阿勒泰》則帶動哈薩克草原旅遊收入同比增長93.19%;《春色寄情人》更是推動泉州文化遺產曝光量同比提升153%。
此外,2023年開年爆劇《去有風的地方》成爲大理“最好的旅遊宣傳片”;《六姊妹》熱播,帶火淮南這座2000多年曆史名城;古裝劇《與鳳行》也讓取景地縉雲仙都景區成爲熱門打卡點。
受益於文旅產業發展,一些中小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大漲。2024年,泉州晉江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全國中小型機場中排名第一,增速高達31.5%;同年,阿勒泰雪都機場吞吐量增速達到50.3%;大理鳳儀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了39%。
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藍善康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不少文學作品和改編的影視作品爆火後,帶動了一些地方成爲“網紅打卡地”。實際上,文學作品帶動旅遊的連鎖效應是自古以來的一種普遍現象。這是文學創作對自然風景和人文勝蹟進行想象性書寫、審美化建構、情感賦意、文化賦值之後產生的特有現象,是文學關切現實、服務社會文化繁榮發展的一種反映。例如,歷代山水詩、遊記文學等對桂林山水文化內涵的賦值和審美價值的提升就是典型,宋人王正功的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更是將桂林山水之絕推到了頂峰。
藍善康分析,近年來,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的爆火,帶動了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繁華,景區甚至推出真人詩歌表演,吸引遊人共同參與,讓古都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新時代煥發新魅力。文學作品塑造和影響人們的情感世界,也在構建人們的精神家園。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播出,既讓原作爆火,也讓阿勒泰成爲熱門的旅遊打卡地。經過文藝作品賦意後,阿勒泰實際上成爲快節奏社會中療愈情感和守護心靈家園的象牙塔。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陳麗娟撰文分析,旅行的本質是尋求差異化的體驗,但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情感上的歸屬感。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的“戀地情結”理論指出,人類會對特定地理環境產生情感依附。而文學正是這種情感的編碼器和放大器,文學作品通過細膩的敘事和生動的人物塑造,將抽象的地理空間轉化爲飽含情感意義的“地方”。
“景因文顯,文因景傳。”藍善康認爲,文學作品及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在賦予地方更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建造精神家園的同時,能夠提升旅遊目的地的知名度,帶動更具文化價值的地標景點和網紅打卡地涌現,創造出豐富多元的主題空間和新型文旅業態,激發文旅消費,推動文化傳承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