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資20條政策落地 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穩外資政策再加碼。近日,《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外發布,從4個方面提出了20條措施。這釋放出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資的明確信號。

政策出臺背後,2025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仍處於下降態勢,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5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75.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4 %,但降幅比2024年全年有所收窄,環比增長27.5%。

業界專家認爲,《行動方案》釋放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這對穩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有助穩住外資企業投資我國的信心,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

吸引外資仍存亮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我國吸引外資仍存亮點:一方面,引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數據顯示,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較2024年年底分別提高2.6和0.8個百分點;醫藥製造業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68.4%和23.9%。

另一方面,引資的來源地更加多元化。英國、韓國、荷蘭、日本對華投資都出現兩位數的增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對華投資增長較快。

來自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1月,英國、韓國、荷蘭、日本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324.4%、104.3%、76.1%、40.7%。

中國英國商會發布的《2024—2025年度在華英國企業: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也顯示,76%的受訪企業表示將維持當前的投資水平或增加投資。僅有8%的企業表示將減少投資,創下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吸引和利用外資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2025年2月20日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吸引外資是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華的外資企業貢獻了近7%的就業,七分之一的稅收、約三分之一的進出口、二分之一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的企業超過123.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大學研究員、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企業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穩增長促發展也需要外資企業積極參與。“穩外資就是穩增長”。

當前一段時間,我國外資流入有所放緩。對此,劉興國認爲,這既有全球投資流向變化的影響,也有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凌激也表示,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緩慢,至今尚未達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尚未走出低谷;同時,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

不過,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備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的創新環境,這些都爲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土壤,穩外資依然具備堅實的基礎。

穩外資20條出臺

爲持續加大引資穩資力度,日前我國穩外資20條政策落地。

《行動方案》提出了包括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等20條具體措施。

據悉,2024年3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也從5個方面提出24條措施。這被看做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又一具體行動。

劉興國認爲,《行動方案》的出臺有助於消除不利於招商引資的障礙,創造更有利於外資流入的營商環境,增強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此次《行動方案》提出,“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與“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有序開放”等措施。在業界看來,這將有助於吸引外資進入相關領域,爲外資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行動方案》爲外資在中國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環境和前景,將我國先進製造業發展機遇與全球共享;另外也有助推動我國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將賦予中國經濟巨大的新動能,爲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還指出,下一步各部門還會推動出臺配套的若干政策文件,形成“1+N”的穩外資政策“組合拳”。

(編輯:杜麗娟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