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導入AI技術!精準預測萵苣產量 翻轉蔬菜產業
三欣園藝二代經營者曾穎榆和農友分享智慧化經驗。(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大林鎮三欣園藝引進AI科技,從精緻農業走入精準農業,透過AI結合感測設備與即時影像系統,能夠自動辨識萵苣生長狀態,再透過調整養液及光線等,提供生菜最佳生產環境,縮短生長產期,以降低因環境變異所帶來的風險與損失,既能應付氣候變遷,也減少人力成本。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近年推動智慧農業轉型,昨22日在三欣園藝舉辦「智慧化AI產量預測及生產管控系統」觀摩會,三欣園藝老闆曾明進、二代經營者曾穎榆和農友分享智慧化經驗,農友與產業代表也實地見證科技如何翻轉蔬菜產業。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近年推動智慧農業轉型,22日在三欣園藝舉辦「智慧化AI產量預測及生產管控系統」觀摩會。(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三欣園藝經營者曾明進指透過智慧科技,能夠讓田間管理更有效率。(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近年推動智慧農業轉型,22日在三欣園藝舉辦「智慧化AI產量預測及生產管控系統」觀摩會。(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曾明進指出,早期作物怎麼死不知道,導入智慧化科技後,除了知道作物怎麼死,更進一步從累積的大數據、AI資料分析,讓作物不會死,特別是現在氣候變遷的影響極大,三欣園藝的溫室無農藥,會存在蟲害問題,透過智慧科技,能夠讓田間管理了解受影響的層面,懂得從哪裡去調整,更有效率。
觀摩會聚焦AI結合感測設備與即時影像系統,搭配歷史數據,準確預測產量及產出時間,農業處說,這套系統除提升管理效率,也爲市場供需調配、銷售規畫提供重要依據,曾穎榆透露,1株萵苣誤差僅有10公克,全場7000株合算起來,供應量就差70公斤了。
曾穎榆指出,傳統種植多仰賴經驗及紙本記錄,產期無法掌握,難以與通路溝通,導致訂單流失、人力調度混亂,透過縣府智慧創新示範計劃輔導,導入智慧系統後,可快速影像辨識、記錄、精準運算預測產期與產量,顯著提升生產效率與作物品質,同時減少人力成本。
曾穎榆強調,智慧農業不再是遙遠的科技,而是可以每天使用的工具,讓青年更有信心接棒家業,也讓合作伙伴對我們更有信賴,指數據成爲農業決策關鍵,真正改變了生產邏輯。
農業處說,觀摩會展現智慧化 AI 系統在萵苣等葉菜生產上的落實成效,也爲農友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增進農友視野,也建立對智慧農業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