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報考個位數 哈佛也等嘸人
近年文組系所招生面臨極大挑戰。(本報資料照片)
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連帶影響學子選擇科系,近年文組系所招生面臨極大挑戰,今年度多所公立頂大文史相關係所的報名人數都只有個位數。教育人士坦言,時下學子很務實,就學規畫都直接對準就業率,青睞好找工作且高薪的理工系所,而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臺灣,美國哈佛大學也同樣面臨「文科式微」的困境。
114學年度碩士班報名人數,「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特別明顯,像是臺大戲劇系今年共10人報名,去年僅有5人報名;清大歷史所甲、乙兩組各僅4、2人報名;成大臺文所報名人數爲5人;政大臺灣史研究所僅9人報名、臺文所則是7人。
同樣的情況不只存在於臺灣,即便是美國哈佛大學,2022年只有7%的新生規畫主修人文學科。且在過去10年間,該校藝術與人文學科學生比例持續下降,從15.5%減至12.5%,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學生比例卻從15.2%上升到22.1%。大陸知名雜誌《南風窗》解讀,從科系選擇方式來看,年輕世代在生涯規畫上都選擇更務實的方向,攻讀理工科被視爲正確的選擇。
高教資訊平臺「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也說,以碩士班報名情況來說,研究所報讀已呈雙峰化,學生一窩蜂往電機資訊科系前進,在於時下學生很務實,選擇科系直接反映的是就業考量,都希望畢業之後能獲得高薪的好工作。
論及文組系所招生挑戰越來越大的原因,魏佳卉認爲,文組碩士班學生必須花時間寫論文,每人平均需要3年左右才能畢業,資工系所頂多兩年就能拿到文憑,這也是學生不願意投入文組研究所的考量之一。
魏佳卉也談到,少子化浪潮侵襲高教,絕大多數的高中生都去念理工科,導致大學裡的文組大學生也較少,自然影響到文組科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