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AI讓你不再獨行

最近有則關於星巴克的新聞有點“火”,不是因爲星巴克推出了什麼新的爆品,而是因爲星巴克與微軟Azure的OpenAI平臺合作開發了一個名爲“綠點助手”(Green Dot Assis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在它的幫助下,不僅咖啡師的工作強度降下來了,咖啡店的服務速度也提上去了,每份訂單的服務時間據說有望縮短至4分鐘。

在不少人工智能(AI)業界人士看來,這把“火”多少“燒”得有點莫名其妙。AI賦能餐飲行業,助其提升工作效率,這有什麼奇怪的嗎?類似的事情,AI幹了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儼然一個“老手”了。真正讓“圈裡人”意外的是,伴隨着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許多通用智能體已經初步具備了自主的感知、認知、決策、執行和社會協作等能力,而且這些能力還伴隨學習能力的指數級增長,越來越符合人類的情感、倫理與道德觀念。

簡單來說,就是AI越來越有“人味兒”了。

AI的“人味兒”突出表現在藝術領域。過去,藝術創作一直被視爲人類情感與創造力的“專屬領地”,如今AI正在悄然改變這一格局。

以繪畫爲例,AI繪畫工具可以根據輸入的關鍵詞生成各種風格的畫作。如果說過去的AI只是人類藝術家的有力助手,現在的AI已經多少帶了些合作者的味道。目前許多藝術院校在AI領域加速佈局,今年中國各大美院的畢業展上也隨處可見“AI+藝術”的展現形式。AI強大的學習、集納與提取能力,幫助創作者拓寬了知識的邊界,而人類創作者完全可以“站在AI的肩膀上”展開想象力的翅膀。

在音樂創作領域,AI同樣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這一點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得最爲明顯。通過分析海量的音樂數據,AI能夠生成具有特定風格、表達特定情感的旋律。許多發燒友嘗試將自己喜愛的曲風與當下的心情“喂”給AI,供其生成具有濃烈個人風格的曲子。而後,發燒友們只需要以此爲基準,進行微調,就能創作出一首像模像樣的個人獨享金曲。不少專業人士也嘗試使用AI進行基礎創作,其中一些小技巧的運用,連浸淫多年的藝術家也直呼“大寫的‘服’”。

在文學創作方面,AI也實現了新突破。如果你認爲,AI寫作助手只能根據輸入的主題、有限的橋段、事前確定的文風,輸出那種似曾相識的“網文”,那你一定是許久沒有參與過AI創作了。爲創作者提供素材僅僅是當下AI寫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夠爲創作者提供靈感,比如,最近好幾位全球知名的科幻作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自己的作品中有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情節,“母本”均來源於AI,而自己只是在“AI出品”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想象力進行了擴展和深化。

換句話說,有“人味兒”的AI,不僅能幫助各行各業提高工作效率,還爲人類創造力的釋放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或許,這纔是AI的“溫柔”——哪怕在藝術創作這樣自我的領域,AI也讓你不再獨行。(作者:周明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