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企業,全力以赴紓困解難(評論員觀察)

鄒 翔

過去的識變應變、主動求變爲今天的闖關奪隘打下基礎,當下的察勢馭勢、統籌兼顧也將成爲未來我們掌握主動、佔據先機的底氣

全球貿易形勢風雲變幻、不確定性增多,如何“穩企業”?

先看外貿“重鎮”廣東東莞在第137屆廣交會上的表現。首次參加廣交會的廣東中強精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天便接待了10多批採購商;東莞市東井電器有限公司一款自主研發的高速風梳,被海外客商反覆試用;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帶來90多款“含新量”十足的產品,展臺前諮詢者絡繹不絕……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路,東莞引導外貿企業積極應變。

或推動企業主動走出去、多元化佈局海外市場,或引導企業推出多樣化新產品、擦亮品牌名片,或支持企業依靠科技創新練就“獨門絕技”、鍛造核心競爭力……觀察廣東東莞、福建晉江等外貿“重鎮”的發展之策,從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底氣、充足的信心,更能看到一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的發展智慧。

當前,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一些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面臨訂單損失、壓貨等狀況,還有的現金流受到直接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要求“穩企業”。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多措並舉幫扶困難企業”。作爲國民經濟的基本細胞、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企業有活力,經濟纔有動力。穩企業,就要全力以赴爲企業紓困解難。

解燃眉之急,貴在精準施策。

拿“出口轉內銷”來說,外貿優品在拓展內銷市場時,不僅要攻克銷售渠道、生產線轉向等難關,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也亟待解決。浙江湖州通過走訪調研,梳理出有意向進行“同線同標同質”認證的企業並進行一對一輔導,助企業提升內外貿轉化效率。

經營主體數量衆多、覆蓋面廣,不同外貿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也有差別,只有摸清情況、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才能讓好政策更好發揮雪中送炭的功效。

既要立足於“近”,爲當下謀,更要着眼於“遠”,爲長遠計。這需要堅持系統觀念、樹立長遠眼光。

早在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包括內外貿一體化在內的很多舉措,不只是應對風浪的“見招拆招”,更是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提前佈局和長遠之策。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出臺“促外貿九條”助力企業穩崗、擴大就業,既着眼解決當前的現實困難,更注重培育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廣東東莞發佈工作方案,強調在防範外貿風險的同時深化改革與開放,藉助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外貿發展動能;重慶組織本地企業開展國際先進標準對標達標活動,推動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

“遠近結合”,方爲上策。過去的識變應變、主動求變爲今天的闖關奪隘打下基礎,當下的察勢馭勢、統籌兼顧也將成爲未來我們掌握主動、佔據先機的底氣。

越是外部環境變化,越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越要趁機促改革、強弱項。

針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專門的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低成本資金快速直達企業。機制成立以來,截至5月7日,各地累計走訪經營主體超過6700萬戶,發放貸款12.6萬億元。不斷深化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企業創造了更好融資環境,培厚了發展土壤。

以穩企業爲契機,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方能不斷夯實企業穩、就業興、經濟旺的基礎。

一家四川企業的經歷,值得深思。7年前,美國政府突然加徵關稅,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石英晶體諧振器被列入徵稅名單,讓這家外貿型企業一度面臨生死考驗。

積極調整策略,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改進讓生產效率提升500%、生產成本直降30%……多年的“內外兼修”、創新積累,熔鑄爲企業大幅提升的抗壓能力。如今再面對挑戰,企業有了“我們要算創新賬”的從容心態。

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跋山涉水之後回過頭來看,曾經的亂雲飛渡不過是逆勢突圍的背景板。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