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公敵馬斯克
防走失,電梯直達
來源:天使愛心理
2025年2月26日,特斯拉市值跌破萬億美元的消息,像一記重錘砸碎了馬斯克"科技先知"的光環。這個曾被視爲"人類救世主"的企業家,正因其政治野心付出慘痛代價——在華盛頓特區"政府效率部"辦公室運籌帷幄的馬斯克或許未曾想到,他推動的每項政治議程,都在特斯拉的股價走勢圖上刻下更深的溝壑。
這場崩塌早有預兆。當馬斯克在2024年向共和黨豪擲2.9億美元政治獻金時,特斯拉股價尚在歷史高位徘徊。彼時的他,左手握着星鏈衛星的操控權,右手搭在特朗普肩頭,彷彿真能同時駕馭科技與政治兩架馬車。但資本市場用25%的年度跌幅、單日超8%的暴跌,以及3800億美元身家蒸發千億的殘酷數據,爲這場危險遊戲標清了價碼。在柏林街頭被噴紅漆的特斯拉,在巴黎驟降63%的銷量,都是市場對其政治冒險的具象化審判。
特斯拉引以爲傲的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正在全球範圍內遭遇信任危機。在中國市場,6.4萬元選裝的"城市道路自動輔助駕駛"被車主吐槽爲"半成品",其實際表現與馬斯克承諾的"完全無人駕駛"相差甚遠。更諷刺的是,比亞迪免費提供同級功能,小米SU7甚至將自動駕駛作爲標配,這些競爭對手的技術路線選擇,無情揭穿了特斯拉"技術至上"的皇帝新衣。
Model 3/Y等主力車型銷量在覈心市場持續滑坡:加州作爲特斯拉最大市場,2024年四季度銷量下降11.6%;歐洲市場更現斷崖式下跌,德國暴跌60%、法國下降63%、挪威減少38%。曾被寄予厚望的Cybertruck,9019輛的季度銷量不及福特F-150 Lightning的零頭,淪爲電動皮卡市場的尷尬存在。
馬斯克身兼數職的代價正在顯現:既要處理SpaceX的衛星發射,又要參與AI公司xAI的算法研發,還要在華盛頓推進聯邦機構裁員47.5萬人的激進改革。當特斯拉高管在財報電話會上解釋銷量下滑時,他們的CEO正在國會山與政客們討論如何削減科研預算。這種"分身治國"的狀態,讓投資者不得不懷疑:究竟還有多少精力真正用在造車上?
馬斯克的政治選擇正在摧毀特斯拉的品牌根基。支持德國選擇黨等極右翼勢力公開嘲諷歐洲領導人,質疑北約存在的必要性——這些行爲直接觸怒了特斯拉的核心消費羣體:城市中產階級、環保主義者和科技愛好者。英國調查顯示,60%購車者因其政治言論拒絕特斯拉,柏林街頭被砸的車輛成爲這種情緒的現實投射。
作爲DOGE部門負責人,馬斯克獲得了監管機構的生殺大權,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荒誕劇,正在引發更深的信任危機。當他以"政府效率"爲名裁撤聯邦僱員時,市場看到的卻是特斯拉麪臨的監管風險——誰能相信一個掌控監管機構的人會公平對待自家企業的安全審查?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政策,本應是馬斯克政治投資的回報,卻意外成爲勒緊特斯拉的絞索。上海工廠升級導致的停產,疊加比亞迪等本土品牌的低價攻勢,讓特斯拉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場節節敗退。政治投機反而作繭自縛,可謂當代商業史上最辛辣的諷刺
特斯拉118倍的市盈率,這個曾經讓空頭顫慄的數字,如今成爲懸掛在投資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相較於豐田20倍、英偉達38倍的市盈率,資本市場正在重新評估這個故事的合理性。摩根大通給出135美元的目標價,意味着還有60%的下跌空間,這個預測像懸在馬斯克王座上的斷頭鍘。
金巴爾·馬斯克等高管近20萬股的減持,5.35億元的套現額,這些數字比任何做空報告都更具殺傷力。當創始人家族開始撤離,普通投資者不得不思考:是否該爲這場"皇帝的新車"狂歡繼續買單?
堅持純視覺方案的特斯拉,在Waymo等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面前漸顯疲態;執着於激進自動駕駛路線,反被比亞迪的務實策略超越。當"顛覆者"的光環褪去,暴露出的竟是技術創新乏力與戰略判斷失誤的雙重困局。
傳言中的2.5萬美元車型,可能是特斯拉最後的救命稻草。但面對比亞迪已下探至1萬美元的車型,這場價格戰更像絕望中的掙扎。上海工廠即便滿負荷運轉,也難以彌補品牌溢價崩塌帶來的利潤損失。
2025年6月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絡的承諾,在技術瓶頸與監管壓力下愈發像空中樓閣。當中國車企通過"天神之眼"系統實現智駕平權,特斯拉的FSD神話正從技術壁壘變成負資產。
馬斯克試圖將個人形象與特斯拉剝離,但社交媒體上每條爭議性言論都在加深這種綁定。這個曾以"CEO網紅化"顛覆營銷規則的企業,如今正被創始人的政治人設反噬。消費者可以忘記剎車門,但很難原諒一個公開支持極端政客的CEO。
特斯拉的暴跌,本質上是資本對"馬斯克神話"的祛魅。當科技理想主義淪爲政治投機的遮羞布,當創新精神異化爲權力擴張的工具,這個曾改變汽車工業史的企業,正在用自己的隕落爲商業世界寫下警示錄: 任何試圖同時扮演上帝與凱撒的企業家,終將被兩種角色間的撕裂反噬;所有將技術進步與人類福祉本末倒置的商業帝國,註定在價值觀的審判臺上崩塌。馬斯克的故事尚未終結,但資本市場已用萬億市值蒸發爲這個時代寫下注腳——文明不需要公敵,商業容不下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