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數據“變現”

隨着地方國資數據資產入表場景走向多元化,多地文旅數據資產入表加速。

“作爲遊客來說,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們在大數據平臺的點擊操作,既成爲數據,又成爲資產。”近期,一位在黔西南興義萬峰林景區遊玩的遊客小張說起了遊玩的“數字化體驗”。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景區通過文旅數據資產入表的方式,不僅實現了融資,還推動了文旅平臺的數字化轉型,提升了經營效能。

在多位地方國資人士看來,文旅數據資產化有助於解決輕資產企業的融資難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並促進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破題輕資產融資

2025年,多地國資出現首單文旅數據資產入表的案例。

如浙江舟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通過對客流量數據評估價值,實現3700萬元的融資額度;儀徵市揚子文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將“儀徵旅遊數據資源”進行入表,實現 “資產入表+融資授信”的融資模式。

不過,文旅產業不同於其他國資產業,呈現輕資產的經營特點,這種特殊場景如何在融資上實現突破,成爲行業最大難題。

多位從事文旅產業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不同於醫療、智慧停車等領域,文旅產業全鏈條來看,包括可以升級的智能商業生態系統、文旅商戶的經營數據以及遊客的消費行爲數據,不僅可以通過入表的形式,成爲數據資產繼而獲得銀行的質押貸款,更重要的是可以衍生出景區遊客畫像、文旅商戶金融風控等數據產品。

記者瞭解到,興義萬峰林旅遊集團(以下簡稱“萬峰林”)則是通過景區、商戶營銷服務產品等數據知識產權進行登記,實現文旅數據資產入表。在實現數據資產入表的同時,萬峰林通過智慧旅遊大數據雲平臺整合景區地理空間、遊客行爲等多維數據,其孵化的大數據平臺已累計創造5億元交易額,帶動1200餘家中小企業聯動發展。這些動態數據經合規確權後,最終轉化爲貴州銀行1000萬元授信額度。

參與上述入表業務的貴州數據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EMT管理委員兼數據資產入表條線輪值總經理周林透露,數據資產化幫助萬峰林改善了財務表現,推動其實現更大規模的增資擴股。萬峰林以數據資產作爲融資標的,向相關銀行申請了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其另一筆數據知識產權融資也正在實施當中,涉及金額達千萬元級別。

在數據資產入表過程中,萬峰林還與數十家國家部委及國央企的數據資源進行直接對接,不僅激活了當地文旅的海量數據資產的潛能,更爲景區的智慧化升級提供驅動力。

類似實踐正在多地開花。有關數據顯示,杭州西湖景區通過整合遊客動線數據與商業消費數據,建立商鋪運營優化模型,推動核心商圈商鋪續租率提升至87%,空置率下降5.2個百分點。據第三方機構測算,數據應用對租金收益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結合多地文旅數據資產入表的案例來看,文旅數據資產的三個維度價值正在顯現,即提升運營效率、挖掘商業潛能、拓寬融資渠道。

國家網信辦《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50.2萬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41.5%。在宏觀背景下,文旅行業的數據資產化浪潮正加速推進。2023年4月,財政部印發《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明確數據資源可作爲“無形資產”或“存貨”入表,爲文旅企業的數據資產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多地也在以科技賦能和數字化帶動當地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其中,福建連續兩年開展全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推出《關於推動數字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融入“數字福建”建設框架,構建支撐文旅經濟“1+2+3+N”數字文旅發展格局。

福建省邵武市國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近期則通過綜合運用AR/VR、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元宇宙技術手段,打造“一鏈”“一館”“一檔案”“多應用”等場景,實現了數字文旅數據資產入表。

對於文旅數據資產入表,有業內人士認爲,爲探索當地文旅數據資源確權、定價、交易等價值化流程,優化文旅數據資源調配能力提供了經驗。

提質金融價值

爲什麼文旅企業也開始熱衷數據資產入表?

多位文旅行業人士認爲,隨着文旅產業不斷髮展,文旅行業也面臨諸多痛點,而數據資產入表能帶來諸多機遇,如爭取升級支持、實現智能化運營、拓展收入來源等。

不過,記者也在採訪中發現,對於很多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打通評估、登記、質押貸全流程鏈條,仍然存在實操困惑。

對此,曾參與萬峰林文旅數據資產入表業務的泰和泰(貴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傅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文旅數據資產入表,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路徑,才能實現真入表。一是開展數據盤點及治理工作,挖掘數據應用場景。二是由法律部門對數據產品合規評估以及授權體系設計,出具法律意見書。三是技術評估服務機構擬定初步的價值意見。四是確權獲得產品登記證書,包括但不限於數據要素登記憑證、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五是評估機構出具資產評估報告。六是將產品登記證書、法律意見書、資產評估報告等提交金融機構進行授信增信。七是與審計單位溝通制定數據資產相關會計管理制度,成本合理歸集與分攤、列報與披露,實現數據資產入表。

在多位地方文旅行業人士看來,一方面運用文旅數據繼而賦能產業本身是文旅數據資產入表的價值體現。另一方面,文旅數據如何能夠像其他場景一樣實現金融化與價值變現,是行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記者梳理髮現,目前數據資產金融化的主要方式包括質押融資、證券化、作價入股三種模式。而在三者中,文旅數據證券化仍面臨現實挑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研究顯示,行業普遍存在估值體系不統一、現金流穩定性不足、法律邊界模糊三大瓶頸。對此,記者也注意到,針對上述痛點,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推出的“數據資產分層評估模型”,試圖將文旅數據價值分解爲基礎質量、場景適配、資本潛力三個維度,爲行業提供了可量化的定價框架。

對於文旅數據產業發展如何規範,熊彼特數據資產研究相關研報認爲,行業需跨越四重障礙:一是在確權環節,需釐清遊客個人信息與公共數據的權屬邊界;二是在估值層面,歷史數據價值衰減模型缺乏統一標準;三是在安全領域,數據資產質押後的風險管控機制尚未健全;四是在人才儲備方面,兼具文旅運營與數據金融知識的複合型人才缺口超過10萬人。有關測算顯示,若這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到2025年文旅數據資產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