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圖書走進江蘇助力全民閱讀

本報電(胡陽)日前,“文津二十年 好書中國行”江蘇站暨文津閱新第十五期活動在蘇州圖書館舉辦。活動舉辦了以“育見未來:AI時代的教育重構與生命滋養”爲主題的沙龍,多位學者圍繞教育的多維價值、我國教育創新實踐以及AI時代教育走向等展開深度對話交流。

中山大學教授黃燈是第十六屆文津提名圖書《我的二本學生》作者。在她看來,寒門學子的突破需要社會與個體共同調整節奏、心態,給予他們更多耐心,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席酉民是“文津閱新”推薦新書《教育何爲》主編,在主題分享中勾勒教育轉型的未來圖景。他表示,數智時代教育需從知識傳授轉向全人發展(指促進個體在身心、智力、情感、社交等多個維度的全面成長),從封閉課堂走向開放生態,AI技術不應成爲教育的替代者,而應是“興趣驅動的放大器”,通過個性化學習路徑設計,助力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是第三屆文津圖書《中國教育公平的理想與現實》作者。他關注教育公平,主張教育公平並非簡單追求學歷平等,而應該通過多樣化教育路徑,幫助多數人找到自身熱愛與擅長的領域,實現自我價值。

此外,活動還配套開展多項延伸活動,爲當地讀者帶來多元閱讀體驗。

“天光雲影 一廿之間——文津圖書二十週年回顧展”在蘇州圖書館舉辦,系統回顧並展示文津圖書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文津圖書”限定套色印章打卡活動,吸引了衆多讀者參與;國家圖書館向南京圖書館、蘇州圖書館等江蘇地區圖書館界共享了包含文津圖書推薦視頻及作者講座系列視頻的數字資源包,並向南通如皋市圖書館、鹽城亭湖區圖書館捐贈了文津書架。

“文津二十年 好書中國行”活動是國家圖書館在文津圖書二十週年之際推出的全國性閱讀推廣活動,旨在聯合各界力量,深入挖掘文津圖書資源,創新閱讀推廣方式,充分發揮文津圖書在全民閱讀中的引領作用。本次活動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南京圖書館、蘇州圖書館、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