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即競爭力 一心精進技術拚輸贏 育種家訓傳三代 父子攜手搶市場

臺灣蝴蝶蘭拓展國際,一心生技公司董事長簡維佐希望根留臺灣。

【撰文╱遊升俯 攝影╱吳尚鴻】

採訪當日下午,位於嘉義縣大林鎮的一心生物科技公司正將各式花色的蝴蝶蘭裝載上貨車。一心生技董事長簡維佐笑說,「這是要送往總統府的」,一心與總統府合作多年,之前3、4個星期就要送一批,因預算遭刪減,現在改爲5個星期;但5月數量略有增加,因爲總統賴清德520就職週年,花還是得有。

一心生技公司前身是「一心蘭友服務中心」,由簡維佐父親簡慶賢於1978年所創立,由於早年國內蘭業屬趣味性栽培,業者缺乏無菌播種的設備與技術,便由一心代工繁殖種苗,讓有興趣栽培者人人可育種,爲臺灣蘭花多樣化的品種奠定基礎,貢獻卓着。如今國內蘭花業者技術水準已全面提升,但一心仍爲10餘家業者代工組織培養,全臺文心蘭切花種苗85%也是由一心所生產。

臺灣花卉市場小,一心生技也是最早拓展蝴蝶蘭外銷的業者之一,很早即建立以外銷種苗爲主、內銷盆花爲輔的經營模式,如今外銷約佔整體營業額八成,外銷國家包括美國、印尼、越南、荷蘭等國,又以美國佔75%爲最主要市場。一心每年約有200個貨櫃的成熟苗株銷往美國,再由公司位於加州的兩處中繼場催花,接力生產銷售美國市場。

各式花色蝴蝶蘭裝載上車,準備送往總統府。

一心生技公司以外銷蝴蝶蘭成熟株種苗爲經營主力。

拓展蝴蝶蘭消費市場 佈局美國設中繼場接力生產

蝴蝶蘭苗期喜歡暖熱氣候,但抽梗開花需要18℃上下的低溫刺激,一心生技便以臺灣暖熱氣候栽培種苗,成熟株再送往氣候涼爽、陽光充裕的美國加州催花,節省催花成本。簡維佐於2010年、2016年先後於北加州及南加州設立中繼場,交由兩個兒子負責,各自獨立經營。

一心生技的蝴蝶蘭早年曾透過貿易商少量外銷日本,經過簡維佐親自跑遍荷蘭、美國、日本、中國及東南亞等國訪查,最後才決定於美國設場。簡維佐表示,若論海外設場投資,日本土地、人工很貴,蘭花栽培規模卻太小;荷蘭則是規模太大,在臺灣擁有2千坪溫室已算大場,但在荷蘭基本門檻是1萬坪,規模不夠大會被淘汰。

「(中國)大陸以前瘋過(蘭花)一陣子,一直邀臺商過去投資……我去看了十幾年,愈看條件愈好、反而糟糕。」簡維佐說,中國內需市場大,一旦蘭花產業成熟,在地業者崛起,臺商不見得有利;而且,海外設場目的是開拓消費市場,在中國設場定位與臺灣本場相同,中國生產成本比較低廉,「去大陸等於就要放棄臺灣」,因此打消前進中國的想法。

當年,美國育苗者及規模生產者都很少,簡維佐因此決定接踵臺糖公司,拓展美國市場;他趁2008年金融風暴剛席捲而過,以相對低廉價格買下北加州老舊園藝溫室,改建爲中繼場。簡維佐指出,以前賣苗給美國客戶,種苗有瑕疵得認賠、不能計價,在美設中繼場,只要種苗的瑕疵不嚴重,客戶有疑慮,還能收回自己栽培,也是另一優勢。

一心生技公司於美國加州所建溫室。 圖片提供 一心生技公司

美關稅釀臺農產外銷壓力 一心加州中繼場趁機搶單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3日宣佈實施「對等關稅」政策,爲了平衡其國內貿易逆差,對全球多國加徵關稅,起初對臺灣加徵關稅達32%,雖然接著於9日宣佈政策暫緩90天,其間對臺在內75國關稅降爲10%,但關稅壓力已成臺灣銷美農產品一大隱憂。臺灣蝴蝶蘭產業以銷美爲主,早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許多臺灣業者第一時間便與中下游商議好,針對關稅增加成本,由種苗生產端、美國接力栽培業者與市場零售端三方攤提,以減緩衝擊。比起單純賣種苗給美國的臺商,在臺、美兩端都有自家產業的一心生技,比別人又多了一份壓力。

蝴蝶蘭種苗銷美原本是零關稅,美國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造成蘭花產業莫大壓力。

簡維佐說,關稅成本增加,就怕產品價格上漲影響消費。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