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差、空汙刺激大...幼兒氣喘年齡層下探 醫:1歲內寶寶也中招
近年環境污染暴露增加,過去多見於3、4歲孩童氣喘,呈現年齡下探趨勢。圖/阮綜合醫院提供
入秋日夜溫差大,是幼兒氣喘高峰期,臨牀醫師觀察,環境污染暴露增加,過去多見於3、4歲孩童氣喘,呈現明顯年齡下探趨勢,不到1歲嬰幼兒開始反覆出現喘鳴、久咳、夜咳症況的案例愈來愈多,已成幼兒新型隱形威脅。
阮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於靜雯指出,幼兒氣喘年齡下降原因,與早期感染和環境污染有關,部分家庭在幼兒1歲前即送託,加上家中若有上幼稚園兄姊,病毒、細菌往返頻繁,反覆感染容易誘發呼吸道過敏反應,此外,空污、霧霾、工廠廢氣、二手菸等都可能刺激呼吸道,使敏感度升高,及飲食中高油脂、高加工的促發炎食物也間接影響幼兒免疫狀態。
許多家長擔心幼兒過早用藥,於靜雯強調,氣喘並非終身疾病,治療目標在於控制發炎、避免急性惡化,多數孩子會隨年齡改善,約有3分之1在稍大後完全痊癒,另3分之1症狀大幅減少,她提醒,若長期忽略症狀,兒童在急性期喘到缺氧、肺部反覆受損,纔是家長真正應避免的風險。
於靜雯指出,幼兒氣喘並非單純呼吸道感染,而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與遺傳、環境、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嬰幼兒診斷雖具挑戰性,但臨牀上仍可從久咳超過2周、夜間或清晨咳嗽明顯、呼吸發出喘鳴聲、吃奶、進食困難,或咳到嘔吐、活動力下降看出,加上若有家族氣喘史、過敏體質等,即可高度懷疑爲幼兒型氣喘。
於靜雯提醒,家中若有氣喘或過敏體質成員,幼兒氣喘發作機率更高,秋冬交替尤要注意,不要等到喘得明顯才就醫,她強調,正確診斷與規律治療,可以讓幼兒安全度過反覆呼吸道感染階段,降低氣喘對日後肺功能形成長期影響。
爲避免幼兒氣喘反覆發作,她建議及早做好預防工作,孕期多攝取天然抗發炎食物、減少加工食品,新生兒階段應避免人潮密集與空氣品質不良環境;家中成員返家後需確實洗手、換衣,減少塵蟎、黴菌、生物性過敏源;避免絨毛玩具、地毯堆積過敏原,也不宜在密閉空間吸菸。
近年環境污染暴露增加,過去多見於3、4歲孩童氣喘,呈現年齡下探趨勢。圖/阮綜合醫院提供
日夜溫差大、空污加劇,阮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於靜雯觀察1歲以下嬰幼兒氣喘案例增加。圖/阮綜合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