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包容性軟實力建設正當其時

馬小軍不久前,巴黎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托馬斯·皮凱蒂在法國《世界報》上以《設想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爲題撰寫文章稱,美國已不再是值得信賴的國家。華盛頓正在瓦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賴以維繫的道德與政治威望。皮凱蒂的觀點可能代表了歐美不少學者的看法,華盛頓掀起的“關稅衝擊波”,驟然令全球經濟體系面臨驚濤駭浪。“更多國家正在離美國而去。”因創造“軟實力”概念而蜚聲學界的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在去世前曾慨嘆,美國的軟實力正在遭受削弱與損害,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正加速衰落。英國一家諮詢公司不久前發佈《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顯示,中國全球軟實力排名從去年的第三上升至第二。在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複雜性、突發性不斷加劇的形勢下,以美國爲代表的對抗性軟實力急劇下挫與以中國爲代表的包容性軟實力迅速上升的場景顯得十分搶眼。對抗只會給世界帶來撕裂美國新政府上任超過百日,幾乎每天都在“掀桌子”,其推出的一些政策也顛覆了人們對美國的傳統認知。首先,在國內政策上掀翻美國自己的桌子,加劇了國內社會矛盾:族羣撕裂、意識形態/價值觀撕裂、國家法制體系撕裂、階層撕裂……這形成了美國軟實力下降的重要內部因素。其次,掀了歐盟的桌子,衝擊西方整體價值觀。美國新政府上任後,最令外界震驚的莫過於對歐洲盟友的離棄。以蠻橫言辭對待格陵蘭島、加拿大和巴拿馬的主權,不斷對歐洲發出咄咄逼人的言論,副總統萬斯在慕安會上,更是直接抨擊和鞭笞了歐洲“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觀。這一切,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即美國對多邊主義、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甚至主權原則的承諾已被打破。這也將美國霸權式軟實力中的對抗性暴露無遺。華盛頓給跨大西洋關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顯示出美國正變得孤立和不可預測。如今的華盛頓不再按照其以往長期宣稱的所謂“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行事”,美國親手建立的國際秩序正在被拆解,隨之而來的是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安全結構出現垮塌。再次,掀起“關稅衝擊波”,試圖顛覆國際經濟秩序。華盛頓以所謂“對等關稅”爲藉口掀起全球範圍的關稅戰,對象涉及歐盟、墨/加、中國、東盟國家等主要貿易伙伴,破壞了現行國際經濟規則與秩序,對其自身參與構建並長期受益其中的全球經濟體系產生重大沖擊。在華盛頓試圖以對抗性軟實力建設,來維持自身霸權的過程中,有媒體尖銳地指出,一個“強權即公理”的世界正迅速逼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爲,華盛頓違反國際準則的外交手法,將永久損害美國的公信力。包容性軟實力上升勢頭凸顯今年兩會期間,王毅外長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高頻出現的關鍵詞中,“合作”41次、“穩定”18次、“開放”14次、“平等”11次、“互利”7次、“多邊”6次。這清晰折射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價值取向,也凸顯中國軟實力的和平、包容特質。中國成爲不確定世界中的最確定力量,國際社會期待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扮演更爲重要的角色,爲世界增添正能量。過去幾年,中國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努力顯而易見,也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肯定。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爲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提供了選擇空間。中國的影響力在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南亞和東南亞等全球南方地區正日益擴大,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樂於接受中國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在人工智能、電子遊戲和動漫電影等領域,深度求索(DeepSeek)、《黑神話:悟空》和《哪吒2》——三個鮮活例子,彰顯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潛力。深度求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實驗室未依賴中國互聯網巨頭的資金或算力資源,並採用非常寬鬆的開源模式,讓它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廣泛使用。這也爲全球南方國家加入人工智能的大生態系統提供了機會。而正當美國在原本領先世界的流行文化、音樂和電影等領域,近年因過度追求多元化,在政治正確的重壓下迷失了自我、缺乏精彩的故事內核,逐漸失去優勢之際,中國首款3A遊戲《黑神話:悟空》和動漫電影《哪吒2》脫穎而出,在拼得海外市場的同時,彰顯中國軟實力。中國網絡文學生態系統快速發展,成爲軟實力的“新勢力”。去年中國收視排名靠前的劇集大都改編自網絡文學,在三大在線視頻平臺即將推出的新劇中,超過30%改編自網絡小說。中國網絡文學不僅被改編成有聲讀物、動畫、電影、遊戲和周邊商品,還通過國內平臺與網飛、迪士尼等75家國際出版商和平臺建立了國際合作關係。一些改編自網絡文學的劇集被翻譯成法語、韓語、日語、泰語、俄語等多種語言,在國外/境外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這種數字先行操作模式,不僅代表了中國娛樂產業的現狀,也展示出全球傳媒的未來發展趨勢。此外,今年年初大量美國網民涌入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出現了“賽博對賬”這道令西方媒體意想不到的景觀。中美網友的積極互動,激發了美國民衆學習中文和探索中國文化的興趣。而中國對國外遊客實施的各種免籤優惠政策,使得大批美國、歐洲的旅行者,特別是年輕人,想親自來看一看那個在西方媒體中看不到的真實中國。“體驗中國”一時之間成爲“時尚”。“中國故事”越來越被接受第一,中國爲世界提供了不同的發展與治理模式。中國軟實力全球排名上升源自中國發展繁榮的穩定性、高度確定性;源自中國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正在取得豐碩成果,越來越多的國家切實感受到獲得與收益;源自在當今國際形勢變亂交織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更多國家認同,中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少數大國霸道霸凌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故事”與中國發揮的作用自然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衆接受。第二,中國仍需持續加強對外傳播輻射等措施,與外界達到雙向奔赴式的相互理解效果。從科技創新到文化傳播,從國際合作到可持續發展,中國在多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令自身的全球形象不斷提升。從更廣泛的角度看,中國需要與一些國家進一步減少信任赤字,持續地將中國的實際行動轉化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中國故事”。無可諱言,由於各國文化、發展階段、政治制度的差異以及受到西方媒體的誤導等不同原因,歐洲一些國家及某些南方國家仍會出於偏見看待中國,所以我們在不同地區展開合作時需要注重本地化,腳踏實地、久久爲功,以推動外部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第三,推動全球南方團結壯大,繼續培育中國的軟實力。我們要在國際上積極代表全球南方發聲,維護共同利益,不斷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在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加深拓展金磚、上合等合作機制時,培育好中國軟實力是題中應有之義。尤其是在全球南方範圍,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正逐步上升。在東南亞、南亞、非洲、中亞、拉丁美洲以及其他最貧困南方國家,中國可與當地共同規劃、合作實施一批民生、教育和衛生等領域的接地氣項目。在諸如數據設施共享、AI建設共享等方面,應力所能及地提供更多支持,以消弭全球南方國家面臨的技術鴻溝和屏障。可以預見,中國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和項目井噴式涌現,會更加鼓舞全球南方,進而產生同頻共振效應。軟實力意味着一個國家被理解、被接受、被欣賞。擁有軟實力的國家,會成爲他國感興趣和希望去觀察研究的目標,其內外政策和理念易於得到他國認同。中國的軟實力不僅包括強大的經濟實力,還包括由文化、科技和思想形成的綜合影響力。我們需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觸摸到中國文化的美好、科技進步的成果和開放包容的態度,讓更多人願意去了解它、接觸它,並從中實現互利共贏。(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