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自己買一束花!阿里山百合產業轉型之路

在新生代女力郝黎明、葉芝瑜加入下,嘉義縣阿里山百合生產合作社去年首辦「阿里山百合花季」。(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阿里山百合生產合作社有多種百合花,一年四季都能生產。(呂妍庭攝)

嘉義縣阿里山百合生產合作社有多種百合花,一年四季都能生產。(呂妍庭攝)

合作社依照花朵朵數與外觀轉色飽滿及大小等標準爲分類依據。(呂妍庭攝)

嘉義縣長翁章樑日前也實地參訪百合種植基地。(呂妍庭攝)

嘉義縣長翁章樑日前也實地參訪百合種植基地,在花農指導下,下田種植百合球莖、疏花苞。(呂妍庭攝)

嘉義縣長翁章樑日前也實地參訪百合種植基地,在花農指導下,下田種植百合球莖、疏花苞。(呂妍庭攝)

嘉義縣阿里山百合生產合作社有多種百合花。(呂妍庭攝)

郝黎明以「爲自己買一束花」的號召,盼漸漸形塑出一種生活風格。(呂妍庭攝)

嘉義縣阿里山百合生產合作社,是全臺唯一可一年四季生產多種百合花的合作社,目前社員30多人,有7成是鄒族原住民,平均月產10萬到12萬枝百合,考量到市場需求,在新生代女力郝黎明、葉芝瑜加入下,不但在去年底首辦「阿里山百合花季」,也結合生活美學與時下氛圍,打出「爲自己買一束花」口號,營造生活儀式感、個人風格之餘,也力拚產業轉型。

郝黎明的父親郝鳳霽是阿里山百合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種百合30年,原本是阿里山鄉農會花卉產銷班第4班,爲讓通路和商業模式更靈活,2020年成立合作社,目前3分之1社員是產銷班成員,由於山區取地取得不易,5公頃溫室花園散落在阿里山達邦、樂野等地,中埔也有一處調節生產園區。

去年加入團隊、主導轉型的郝黎明、葉芝瑜是遠房表姐妹,參與家族事業第一步就是籌辦首屆「阿里山百合花季」,當時特別展出從荷蘭引進30多個品種示範種植,讓國人多認識百合花。

郝黎明解釋,合作社的百合花之所以能一年四季都生產、供貨,主要是阿里山地形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合作社的溫室分佈在海拔1400公尺到1500公尺山區,常年溫度維持10到25度,採收一批後會針對土壤進行蒸氣消毒,在沒有連作障礙下,才能持續不間斷地分區生產。

郝黎明說,目前合作社仍以交拍賣市場爲主,佔7成比重,另部分銷到雲嘉地區的花店,但因花卉採購多半跟傳統宗教信仰有關,考慮到年輕世代的信仰行爲不比老一輩,希望能從切花批發轉型,進一步創造阿里山百合品牌與銷售模式。

雖然從小跟在父母身邊種百合,郝黎明畢竟不是以務農爲業,爲扶植家族事業走向轉型之路,郝黎明和葉芝瑜還參加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舉辦「國本學堂」,在專業培訓後,爲合作社訂下3年目標和方向。

郝黎明期盼在以現有產業爲基本下,能逐步創造阿里山百合花季的地域品牌,同時以「爲自己買一束花」的號召,盼漸漸形塑出一種生活態度,爲本土花卉找出新通路。

嘉義縣長翁章樑日前也實地參訪百合種植基地,在花農指導下,下田種植百合球莖、疏花苞,並進行採後分級包裝,翁章樑期待未來有更多年輕人投入花卉產業,共同打造嘉義縣的精品花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