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衆銀行微粒貸:十年“普”寫數字“惠”民新篇章

(原標題:微衆銀行微粒貸:十年“普”寫數字“惠”民新篇章)

202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微衆銀行,成立十餘年來,持續探索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

2015年5月,微衆銀行推出了致力於普惠大衆的“微粒貸”產品;十年來,微粒貸累計服務超7000萬人、日均發放貸款超93萬筆,依託數字科技,譜寫惠民新篇章。

服務超7000萬人 堅定踐行普惠金融

圍繞“發展普惠金融”的要求,2015年,微衆銀行推出“微粒貸”,旨在提升普惠金融覆蓋面和可得性。“微粒貸”具備純線上操作、無需提交紙質資料等便捷優勢,深受長尾人羣青睞,有力推動普惠金融服務下沉。

數據顯示,“微粒貸”超過40%的服務發生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縣域、鄉村地區。約18%的客戶爲此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中無貸款記錄的“首貸戶”,實現金融服務半徑的再次拓寬。

“微粒貸”採用按日計息、可提前還款免違約金、審批放款快、隨借隨還等設計,精準契合以小微經營者爲代表的週轉類用戶的資金使用特點。據此,一款針對“微粒貸”存量客戶中的小微經營類客戶的、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最高50萬元的全線上個人經營性貸款——“微戶貸”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微戶貸”已累計服務小微自然人客戶超46萬人次, 76%的單筆借款成本低於200元,有效降低了小微羣體的資金週轉成本。更值得注意的是,“微戶貸”客戶中,70%系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基礎民生行業客戶;25%爲無人行經營性貸款記錄的“首貸小微客戶”,切實以金融“活水”激發了小微經營類客戶的經營生產活力。

科技賦能 打破普惠金融數字藩籬

數字時代,如何破解“數字鴻溝”難題,實現特殊羣體金融服務需求的有效觸達,已成爲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課題之一。過去數年,以微衆銀行爲代表的一批金融機構,根植自身互聯網基因,依託數字科技力量,專注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滿意度。

2016年,微衆銀行發揮自身“數字金融”的技術優勢,以“微粒貸”爲基礎,以科技鋪路、用服務清障,積極探索並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升級後的“微粒貸”組建了專職手語專家團隊,並藉助遠程視頻手語服務機制,實現了面向視障人羣的線上無障礙化金融服務。

此後,“微粒貸”又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幫助殘疾人共享數字生活,先後完成擴充無障礙客戶服務團隊、啓動信息無障礙優化項目、上線語音讀屏匹配功能等升級,持續優化視、聽障人羣的使用體驗。截至2024年底,“微粒貸”累計服務視障人羣超7萬人次、服務聽障用戶超23萬人次,進一步拓寬無障礙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探索創新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助推普惠金融廣泛覆蓋的基礎上,微衆銀行將服務半徑延伸至鄉村全面振興領域。微衆銀行堅定踐行“金融向善”理念,創新性走出一條有特色的鄉村普惠金融路徑:通過將“微粒貸”產品與合作銀行覈算落地的方式,精準滴灌,助力縣域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微粒貸”創新幫扶模式,通過數字金融工具與聯合貸款平臺的雙輪驅動,構建金融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良性循環。一方面,新增貸款助力當地企業及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協助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將資金更好用於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當地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目前,“微粒貸”的創新幫扶模式已在48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落地,累計貢獻稅收超29億元,併成功完成重慶市巫山縣雙龍鎮、金坪鄉道路項目和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張北縣“互助幸福院”養老院項目等,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地方高度認可。

十年間,以微衆銀行“微粒貸”產品爲代表的一批民營金融機構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化的數字惠普之路,不斷推動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

未來,微衆銀行將依託“微粒貸”等產品持續踐行數字普惠金融,積極發揮對普惠大衆和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作用,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