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着羣衆轉 大家一起幹(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301室更新緊急聯繫人”“801室獨居老人需關照”“901室已出租”……午後,河北雄安新區南文營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偉肖正帶着幾名社區工作者,專注地梳理厚厚的民情臺賬。

一本本臺賬,記錄民情冷暖,丈量爲民初心。近年來,雄安新區堅持以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下好“繡花功夫”,常態化開展“大走訪”“週週看、家家到”活動,建立民情臺賬,精準收集問題,精準送上服務。僅南文營社區3700多戶居民,就形成了70餘本“一戶一檔”的民情臺賬,且每隔兩個月就動態更新一次。

“每次更新臺賬,都是黨組織對社情民意的深度把脈,經常能發現新問題。”王偉肖介紹,去年梳理臺賬時發現,有的老人沒有智能手機或不會操作,辦理養老認證需專程到黨羣服務中心求助。社區黨總支當即決定,入戶走訪時,主動幫老人在家完成認證。“以前每年養老認證,我都心裡打怵,現在社區幹部上門幫忙,省心多了!”家住樹德花園小區的宋秀花老人說。

“基層工作沒有捷徑,想幹好就得圍着羣衆轉。”王偉肖道出工作秘訣。依託民情臺賬,社區已累計幫助羣衆解決煩心事、操心事5000多件。

解決個體訴求有臺賬,破解公共難題則靠聯動。雄安新區在社區推廣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施行“一呼聯應”工作機制,健全社區黨組織、業委會、樓門長、物業服務公司等多方協調聯動的社區治理體系,同時深化拓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

定安社區富家園小區環境優美,但9號樓2單元的居民卻一度因門前綠地犯難:日常取快遞、接送孩子,需繞行草坪兜個大圈。圖方便抄近道的居民多了,綠地上硬生生被踩出一條土路。

“綠地禿了影響美觀,下雨或澆水時,走土路還容易把泥帶到單元樓道里。”定安社區黨總支書記郭俊媛說。但社區、物業力量有限,補種草皮、教育提醒後,沒過多久,新草皮又被踩壞了。

“既然大夥兒都習慣走直線,何不順勢在草坪上修條便民甬道?”今年年初,定安社區黨總支牽頭召開黨建聯席會,居民代表、物業公司、工程單位等多方坐到一起、共商共議,把居民“修路”的期盼寫進了“一呼聯應”需求清單。

“圍着羣衆轉,大家一起幹。”共識達成後,在社區黨總支的統籌協調下,共建單位北京建工調來建材,物業公司連夜制定施工方案,有工程經驗的居民自發參與其中……很快,泥濘不堪的土路就鋪上了乾淨平整的石磚。

近年來,雄安新區持續優化以黨羣服務中心爲基本陣地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佈局,深入推進兒童友好型、青年發展型、老年幸福型城市建設,着力打造一系列“全齡友好”社區服務場景和示範點位。

社區治理中,羣衆是受益者,更是參與者。雄安新區各級黨組織牽頭培育志願服務組織,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打造志願服務品牌,不斷提升羣衆參與基層治理的廣度深度。

在悅容社區,不同職業背景的年輕人組成“青語後浪”宣講團,把政策理論編成故事、融入生活;在雙文社區,黨組織孵化培育的“童伴媽媽團”每週五舉辦“繪本派對”,爲孩子們編織美好童年;在賢溪社區,“老幫老”志願服務隊在黨員骨幹帶領下活躍在鄰里間,爲老年人提供送餐、保潔、陪同就醫等服務……雄安新區已成立80多個社團組織,聚集1.8萬多名註冊志願者,他們日益成爲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15 版)

本報記者 何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