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熱議】深入推進能源革命 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省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智能化煤礦達到268座,排全國前列;煤炭先進產能佔比達到83%;非常規天然氣產量超過165億立方米,增長12.7%……剛剛過去的2024年,我省堅持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爲引領,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責任,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快“五大基地”建設,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作示範。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對人民生活改善和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高質量完成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五年建設任務,加快優勢轉化、動能轉換。”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以來,“能源革命”“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等話題引起委員們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砥礪前行、銳意進取,奮力譜寫山西能源轉型新篇章。

向新向綠 着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着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文章,令省政協委員、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通倍感振奮。

祥睿能源是一家在山西本土成長起來的專注能源物聯網的低碳科技企業。近年來,祥睿能源不斷完善“虛擬電廠+微電網+能量路由器”核心技術,開發了一系列綠色科技產品,打造了一批綠色示範項目,取得良好成效。綠色建築方面,承接省級近零碳試點長治和濟醫院和濱湖文旅中心公共機構能源託管示範項目,覈定降碳約50%以上。零碳園區和工業方面,在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涇河新城推動零碳園區建設。綠色算力方面,和秦雲基礎共同推進環首都—太行山智能綠色算力產業集羣,助力大同、朔州打造國內領先的綠色算力中心。

王正通表示,爲充分發揮能源新質生產力引領作用,激發我省綠色轉型新動能,建議聚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向,支持人才和科技成爲綠色發展新動能。聚焦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科技等領域,制定專項人才和科技培育支持政策,全方位支持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應用及科創型企業發展。搭建綠色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推動綠色科技項目落地。綠色科技項目需要綠色金融的創新支持,應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創新建設,助力全省綠色優勢項目落地,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高地。積極建設綠色低碳服務產業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優秀的綠色科技與服務企業,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綠色示範項目,構建全國領先的綠色低碳現代化產業體系。

創新引領 全面推進煤成氣高效利用

煤層氣俗稱“瓦斯”,是指儲存在煤層中的天然氣。近年來,我省煤層氣產業地質、鑽井、壓裂、排採四大關鍵核心技術體系不斷突破,資源開發效率不斷提高,產業發展形勢喜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目前,全省進行工業規模開採的非常規天然氣主要包括煤層氣、頁岩氣、緻密砂岩氣,已經形成較爲完整的產業鏈條。“作爲煤炭大省,我們的煤層氣資源十分豐富,發展煤成氣產業正當其時!”省政協委員、山西宏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紅星說。

“政府工作報告爲我們指明瞭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劉紅星說。針對目前開採技術的智能化水平、資源利用率以及機制體制建設等問題,劉紅星建議,要築牢政策保障基石,健全產業發展工作機制。依託我省“非常規天然氣基地”建設,對煤層氣、緻密砂岩氣、頁岩氣進行綜合長遠規劃,建立“三氣共採”支持機制;設立煤成氣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建立健全工作聯動機制、激勵約束和考覈機制,及時總結成效經驗並適時推廣。要提高煤礦瓦斯綜合利用水平,推進全濃度瓦斯分質梯級利用,重點開展瓦斯提濃提純技術攻關與裝備製造、煤成氣純化液化系統技術研發;發展提氦、制氫、制烯烴等技術,形成甲烷由“燃料”變“原料”“材料”的產業路徑,走高端化、差異化路子;佈局與煤成氣相關的工程服務業、裝備製造業、材料製造業、物流及燃氣增值服務等產業,重點研發生產煤成氣的高精尖勘探裝備、定向鑽機、智能化排採系統等。要構建相關消費體系,更加惠及羣衆生產生活。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完善中游成本約束機制,加強輸送配氣環節價格監管;完善上下游氣價聯動機制,優化居民階梯氣價制度,制定更加合理的峰谷氣價辦法;探索煤成氣交易模式,建立煤成氣交易中心,實行煤成氣購銷合同制度,指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碳排放權交易。

以“鏈”聚勢 加快打造氫能產業高地

清潔環保、能效高、來源廣……近年來,氫能越來越成爲我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風電光伏項目建設,推動氫能、氨能、甲醇全產業鏈發展,令省政協委員、山西太行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靜備受鼓舞。

“我們十分看好氫能產業在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及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李靜說,“在我省,氫能產業的佈局主要是圍繞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應用等展開。”

作爲能源大省,山西發展氫能產業,具有一定比較優勢。山西焦炭產量穩居全國首位,目前有1.4億噸焦化產能,煉焦產生的副產品焦爐煤氣約280億標方,在焦爐煤氣提純制氫方面,成本優勢顯著。與此同時,山西加快構建氫能產業鏈,在制氫、儲氫、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與應用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爲打造氫能產業高地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山西在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產業市場機制完善等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李靜建議,我省應加強產業科技創新,推動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強化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統籌全省氫能產業佈局,適度超前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高壓氣態儲運商業化水平、降低儲運成本,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氫能儲運體系,探索加氫站智能化、高效率運營模式,增強供需協同性、靈活性。拓展氫能商業化示範應用,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運輸、儲能、工業等領域規模化應用,加快形成符合山西特色、多能互補的氫能產業商業化路徑。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氫能政策體系,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制定相關引導支持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