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歐盟推新層次安全整備

範德賴恩表示,新的國際現實促使歐洲要有新層次的安全整備。(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歐盟列舉47項戰略性原料,宣示提升自主供應能量。圖爲義大利礦場。(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歐盟26日公佈「整備聯盟」(Preparedness Union)戰略計劃,針對外力入侵、氣候災變、資訊戰等威脅情境,擬定30項關鍵行動方案,尋求提升歐洲跨國、公私部門軍民與社區合作,同時呼籲民衆儲備72小時避難物資,未雨綢繆應對各種災變。

歐盟執委會表示,鑑於地緣格局日益嚴峻、全球局勢演化迅速,「整備聯盟」計劃着眼於建立新層次安全整備方案,並聚焦7大核心領域,包括建立危機預警認知、強化社會功能復元韌性、推動民防作業準備、提升公私部門整合、拓展軍民合作彈性、深化危機應對協調能力與外部夥伴合作關係;盼民衆瞭解當前威脅、提升風險意識,增進災變下的危機反應效能,以及長期韌性。

據此,歐盟將推動30項行動方案,強化社會運作服務,以及民防、軍方與危機應變單位協調效能。具體措施包括與企業合作研擬應變策略、提升物資、產品供應效率與生產線安全;強化民防教育,包括學校導入整合課程與設立「歐盟整備日」,以及協調建立跨國救難裝備、疫苗、藥物、關鍵原物料、能源、糧食與飲用水儲備;並鼓勵民衆儲備72小時緊急避難物資。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強調,將透過實際演訓、建立跨國的整合預警與資訊共享機制,有效預防危機、提升跨國應變效率。

歐盟執委會同日也公佈一份涵蓋47項戰略性原料清單,其根據2023年制訂的《關鍵原材料法案》要求,列舉包括鋁、銅、鎳等基礎金屬、石墨、鈷、錳、鋰與稀土等,用於生產電池、風力渦輪機、電動車及國防工業原物料,並對蘊藏上述礦物的13個成員國,頒佈簡化審覈作業流程,藉此提升投資、開採與生產效率,藉由提升歐陸國家的自主供應能量,大幅降低對俄羅斯、中共的進口依賴與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