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做芯片,最受傷的是地平線?
在殘酷的商業社會裡,競爭無處不在。
剛剛拿下本土智駕芯片市佔率第一的地平線還沒有來得及鬆一口氣,就迎來了一波新的競爭對手-蔚小理。
或許在未來的幾年裡,地平線最大的競爭對手並非英偉達,而是這些原本可以成爲自己客戶的新勢力車企。
01
在7月份的一次訪談裡,當着溫婉的美女主持人,地平線掌門人餘凱歷數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領域的職業生涯和輝煌戰績。
餘博士表示,在2015年創立地平線之際,自己拿出一部分錢投資了英偉達。
當時英偉達的市值只有107億美金,十年的時間過去了,英偉達市值已經接近4.2萬億美金,十年四百倍收益。
再考慮到18年底、22年初英偉達市值曾經兩次大幅下挫接近60%的殘酷事實,盛讚一聲餘凱股神恐怕也不爲過。
對於賭性堅強的股民來說,十年四百倍收益無非揭示了“人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這個老掉牙的道理。
但對真正的從業者來說,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推動英偉達市值飆升的核心動力。
有人會說,英偉達市值能破四萬億,得益於AI時代的冉冉升起。
其實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分析,大風好借力,爲何獨獨把英偉達送上了青雲?
繼續深究下去,會發現英偉達那無可撼動的強大競爭力和統治力來自於其早在2006年就開始定下的軟硬結合戰略,以及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啓培育的CUDA生態體系。
做深度學習算法出身的地平線15年之所以在國內沒有多少人做芯片的中美蜜月期選擇做端側AI芯片,其本質原因在於地平線的領導層洞悉了英偉達依靠軟硬結合打天下的秘密。
蔚小理在英偉達計算平臺之上掌握了自動駕駛算法的深度know-how之後,針對自動駕駛算法的特性做專用芯片,走的同樣是軟硬結合路線。
殊途同歸也好,英雄所見略同也罷,既然地平線、蔚小理都在走和英偉達一樣的軟硬結合路線,那麼他們終有一日會在戰場上相見。
事實上,蔚來李斌今年以來大力推銷自家的神璣芯片,小鵬的AI圖靈芯片也將搭載在大衆車型上面,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搶了地平線的飯碗。
02
100多年過去了,依靠日本的扶持崛起、後來又被日本人炸死的張作霖的話早就過時了,江湖從來都是打打殺殺,絕不是人情世故!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蔚來、小鵬紛紛拿出自家的智駕芯片,這個舉動影響不了主要仰仗高端雲端AI芯片大殺四方的英偉達,最受傷的恐怕是主要仰仗端側智駕芯片的本土友商地平線。
蔚小理試圖通過芯片+算法的全棧自研逐漸掌握高階智駕市場的核心話語權,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地平線方案的生存空間。
但這並非意味着地平線毫無招架之力。首先,地平線最大的護城河來自於其中立無害的第三方身份。
在身份定位方面,地平線要做的是各個車企的技術賦能者,秉承的是“耐得寂寞,成就客戶”的價值觀。
這種無害化的中立身份尤其讓車企感到放心,這種信任度是同樣造車的蔚小理在一衆友商那裡永遠無法獲得的。
想當年,任老闆死死地按住內部部分派系企圖造車的野心,反覆強調“華爲不造車”。
其目的就是爲了確定中立供應商的身份,讓一衆車企放下戒備。
這種身份纔是華爲、地平線的商業模式中最爲精妙的設計。
地平線的第二條護城河在於其軟硬件生態的構建者定位。
與華爲的Tier 0.5定位和宏大抱負不同,地平線立志於做一家有生態信仰的技術賦能公司,秉持開放共贏、全維利他的理念,既可以向具備自研能力的車企做IP授權,也可以向希望掌握算法主導權的車企提供芯片+工具鏈,還可以聯合算法合作伙伴向追求快速量產的車企提供全棧解決方案。
當然,也可以以股權綁定的方式與戰略伙伴進行聯合開發。
通過不同的模式靈活適配不同能力車企的各種需求,這種共建生態的身段柔軟性、合作靈活性和開放性是蔚小理遠遠無法提供的。
03
時間的維度可以改變事件的意義,將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時間週期下去衡量,這件事就有了不同的價值。
站在短期主義的視角下,蔚小理之所以不顧自身資源能力,強攻芯片自研,主要目的是爲了掌握自動駕駛算法快速迭代的主動權。
目前,自動駕駛正在加速從L2++邁向L3,並在未來十年的時間裡逐步邁向L4和L5的階段。
蔚小理尤其是小鵬汽車以自動駕駛爲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地快速迭代算法,建立對友商的差異化優勢,纔有可能在殘酷的淘汰賽中活下去。
選擇第三方的芯片,意味着芯片廠商奪走了算法快速迭代的主導權,捏住了蔚小理的生死線。
在去年九月份的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在小鵬汽車原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現任英偉達中國區總裁吳新宙的面前,何小鵬心酸地表示,在小鵬汽車和英偉達之間,英偉達纔是真正的甲方,是不是甲方並不是看誰付錢,而是看誰真正說了算!
很顯然,如果繼續採用英偉達計算平臺做智能輔助駕駛,小鵬XNGP的迭代速度取決於英偉達雷神(參數丨圖片)芯片的量產時間。
雖然蔚來的神璣芯片和小鵬圖靈AI芯片的上車時間與英偉達雷神芯片的量產時間接近,但如果因爲各種各樣不可控的因素導致英偉達的雷神芯片掉了鏈子。
理想汽車無法推出25款智駕煥新版,其銷量必然非常不好看。
小米YU7無法搭載英偉達雷神芯片,繼續使用Orin X,它也絕對無法在三分鐘之內拿下二十萬輛的訂單。
不過,等到五年之後,當自動駕駛發展到了L4階段,以至於各家車企的智能駕駛方案都能同時實現安全、舒適、高效的超人駕駛能力。
沒有了差異化之後,蔚小理再耗費資源做芯片的邏輯就說不大圓了。
或許到了那個階段,如果還活着,蔚小理也可能停止燒錢,轉用第三方的芯片!
短期來看,蔚小理自研芯片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地平線的市場空間。
長期來看,地平線只要保持身段柔軟,通過股權合作、生態合作緊密綁定各大傳統車企和合資品牌,它依然可以發展爲自動駕駛時代的“水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