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汐科站改善延宕…黃國昌質疑能力不足廠商何以得標 應追究失職責任
臺鐵汐科站在交通尖峰時段,衆多通勤族走在狹窄的月臺空間膽顫心驚。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鐵汐科站在交通尖峰時段,衆多通勤族走在狹窄的月臺空間膽顫心驚。鐵道局發包改善以解約,重新招標施工中。立委黃國昌今天說,原包商沒能力施工,何以能得標?應追究失職責任。
臺鐵20多年前推動「捷運化」工程,在北北基增設汐科站等「簡易通勤車站」,方便新站附近的上班族就近搭車。
汐科站全長超過600公尺,站體狹長,月臺和連通道空間有限,列車進站,乘客下車後移動速度慢。當火車鳴笛出站時,走在靠鐵軌的人,在加速的列車「掃過」時會感到害怕。
鐵道局發包改善工程,2023年12月8日開工,工程若順利現在已完工,但因包商認爲難按圖施工,解約收場。鐵道局重新招標後,新的包商今年3月7日進場施工,預估明年10月27日完工。
改善工程項目包括增設中站出口,使旅客可分流縮。南站人行道寬度加寬,並增設中站停等空間。同時也會改善設備及指標系統,建置站內設備及轉乘資訊,提升服務品質。
黃國昌表示,汐科站增設中站出口工程,本來今年5月就應該完工,目前工程進度卻不到2%,原因在原得標廠商表示,自身能力不足,無法施工,這樣的決標品管,正是臺灣公共工程長期遭人詬病之處。
黃國昌質疑,廠商說沒有能力施工,何以能得標?如此的延宕,從過往的經驗而言,根本不會有人被究責,追償更是曠日廢時,倒楣的最後還是隻有全體納稅人。他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纔要求交通部要嚴肅以對、追究失職責任,不能讓病態成爲常態,纔有可能找回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臺鐵汐科站在交通尖峰時段,衆多通勤族走在狹窄的月臺空間膽顫心驚。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