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穩外貿提供跨境金融保障

中央政治局近期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力度,加強對企業“走出去”的服務。此前,國務院已批覆《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155項試點任務。在金融領域,《工作方案》提出優化升級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支持跨國公司以人民幣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等,這將爲穩外貿提供跨境金融保障。

企業訴求更趨多元

“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其中,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超過6.7萬家,創近3年同期新高;近5年,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進出口在我國外貿中的佔比約爲三分之一。

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跨境金融服務是重要保障。通常來說,外貿企業主要有四方面需求,即跨境結算、跨境投融資、風險管理和諮詢顧問。“以跨國公司的跨境結算需求爲例,企業希望集中管理分散在不同國家、不同銀行的全球賬戶,管得住境內外成員單位的全球支付,統籌管理全球資金節點、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跨境資金安全,有效應對匯率波動等。”中國工商銀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副總經理司春曉說。

“我們希望統籌管理全球銀行賬戶,增強賬戶的可控性,提升跨境資金的調度效率,加強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華峰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黃瑋瑋說。

近年來,爲更好應對市場競爭與外部挑戰,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正在從單一貿易向產業鏈佈局延伸,從單一市場向多區域協同轉變,這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更傾向於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藉助跨境資金池、跨境融資等服務,提升資金運營效能,降低財務成本。

完善跨境金融服務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跨境金融服務工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是擴大國際貿易合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佈局的關鍵舉措。”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說。

《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投資或註冊地在當地的跨國公司以人民幣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多家企業負責人表示,這將人民幣和外幣資金池納入了統一管理,形成了政策透明、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跨境資金池管理框架,有助於跨國公司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全球資金配置效率。

“企業更多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降低貨幣錯配風險,今年一季度,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跨境收支佔比較上年有所提升。”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斌說。

如何確保政策轉化爲企業看得見、摸得着的紅利?答案在持續完善金融服務細節。4月18日,工商銀行發佈“工銀全球司庫”品牌以及《工銀司庫服務白皮書》《跨國公司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其中“工銀全球付”產品可提供跨時區、跨幣種、跨語言的跨境結算服務,支付範圍觸達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出去’企業高度關注資金的安全性、便利性問題,銀行可量體裁衣,爲企業提供出口買方信貸、國際項目融資、跨境流動資金貸款、跨境併購貸款等服務。”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胡廣文說。

深化金融制度型開放

4月21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印發,旨在深化金融制度型開放。

“金融改革和制度型開放,首先着眼的是服務企業,讓企業的成本降下來、效率提上去,服務的滿意度、滿足度得以提升。”陸磊說,《行動方案》圍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了18條重點舉措。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與服務。“支持銀行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種類,開發匯率避險專項擔保產品,由財政提供擔保費補貼。”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說,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參照國際慣例,探索在上海自貿區爲“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併購貸款服務。

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在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的同時,我們必須要高度注重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加強法治供給,營造良好環境,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一條新路。”陸磊說。(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