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臺爭光!《蝠路雙全》紀錄片連獲國際大獎
《蝠路雙全》榮獲美國休斯頓國際影展金獎。(尖端公司提供)
《蝠路雙全》紀錄片獲自然無國界國際電影節野生動物類自然紀錄片獎,及榮譽全球電影競賽紀錄片短片獎,近日則榮獲美國休斯頓國際影展金獎。交通部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和鄧文斌導演合作,把臺灣最大的蝙蝠洞和公路友善共存的故事,搬上國際舞臺,讓世界看見臺灣工程單位爲野生動物所做的努力。
拍這樣的影片是一項非常危險與困難的任務,因爲洞內高高低低起伏不定,加上空氣污濁不通風,雖然戴了很多層的口罩,但是肺部還是會非常的不舒服,但爲了把影片拍好,並要配合蝙蝠的作息在不影響蝙幅的情況下,他們還是要找適當的時間點,不定期的進入那伸手不見五指的洞中取景。
土地開發和保護自然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點,這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問題,臺灣的施工單位,爲了蝙蝠做了許多友善的作爲,爲了保育和保護臺灣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做法,相對於養護工程單位致力保護自然環境,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則是除了致力於保護海洋自然環境和資源外,對於人文和本土文化的保存也做出了積極的作爲,對即將失傳的褒歌進行採集和傳承的工作,而鄧文斌導演和他的團隊記錄這個過程的影片,今年也獲得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的銀獎。
《褒出海島人生》榮獲美國休斯頓國際影展銀獎。(尖端公司提供)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位於澎湖馬公南方的海域,地處偏遠,人口稀少,但仍保存着過往島嶼建築文化的特色,曾經島上的居民透過念唱的方式,將千百年來的海洋文化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韻律抒發,念唱成爲海島極具特色的人文風情。
但是近年來隨着人口的外移,島民用來抒懷消遣的褒歌,也逐漸消失,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對褒歌進行採集的工作時,其實面對非常多困難,因爲現在會唱褒歌的只剩下三個人,一個是東吉嶼的阿嬤,另外是出生在南方四島,移居到臺南的呂坤翰老師和師母陳渼樺女士他們夫妻倆,只有他們三個人,而目前還住在南方四島東吉嶼的只有一個林許春江阿嬤,如果她有一天不在了,那這個褒歌就是沒有了,只能停留在我們這一代的記憶裡面,所幸它的旋律跟隨着飄洋過海的遊子來到臺灣,留下了文字與聲軌的紀錄,當有一天我們來到東吉嶼聽到林許春江阿嬤的褒歌時,我們會多麼希望這種在海洋中發展出來的歌聲能永遠永遠的流傳,就像被冰封的生命,再次的甦醒,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繼續前進。